在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建設過程中,三一先后有一百余臺高原設備參與了路基、橋墩、土石方的施工建設。而作為拉薩分公司的一員,在(青)藏兩年間,筆者也曾為青藏線上的設備服務不下數十次。今天,青藏鐵路的服務生活雖已成歷史,但在藏工作的每一個日夜卻依舊那么清晰可見。
■冰雹中的服務
2003年,西藏當雄(地名),中鐵十三局青藏鐵路第二項目部。
一天,客戶反饋壓路機行走支撐漏油,接到客戶電話后,我和谷工立即前往處理。
支前后框板、拆螺栓、卸馬達……就在我們忙著拆卸各種零部件時,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冰雹,谷工看了看天氣,為在承諾時間內完成服務,說道:“西藏的天氣就是這樣,一天四季,沒什么的,我們體驗一下冰雹服務的滋味吧,呵呵。”就這樣,我們在冰雹中將損壞的軸承、浮動密封圈更換完了,雖然楊隊長(客戶)幾次請我們到帳篷中休息一會,但我們沒有停歇。
當時,客戶并沒有說太多的感激之詞,但事后楊隊長的一句話讓我深受感動:“王工,你們每個月都會在青藏線來來回回,我們也沒有什么好飯菜,路過的時候就來吃個便飯吧。”平淡的話語,在殘酷的高原環境中顯得如此的真誠與溫暖。
■無人區中的發動機大修
2004年,土門(地名),海拔4900余米。
中鐵十八局四項目部一臺YZ18G壓路機,由于之前租給當地施工隊使用,因保養不當,造成發動機燒機油嚴重。接到客戶召請,我和廖工帶上活塞、軸瓦等配件后,先從拉薩乘車到安多,然后再坐過路貨車前往土門。
第二天九點鐘,氣溫很低,我們裹著大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為避免灰塵進入發動機,我們首先在發動機周圍支起一個簡易帳篷,接著拆罩蓋、缸蓋、油底殼……這些在平原地區輕而易舉的事情,在海拔4900米的地方,卻“別有一番滋味”,以至于每拆卸一個缸蓋螺栓就得休息十來分鐘,一天的時間也就勉強將發動機的缸蓋、油底殼、活塞等拆完。
第三天,渾身酸痛,穿上滿是油跡的棉衣,我們又開始了新的忙碌。就這樣,一個在平原地區一兩天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們在高原也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伴隨發動機隆隆響起,劃破的不僅是無人區中的沉寂。
青藏鐵路上的每一次服務就是一種歷練,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獨屬于高原的故事,有如雪域中的一座座橋墩,永遠深埋在這片眷念的凍土層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