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球工程機械制造第一大國,我國2010年工程機械銷售收入達到4367億元人民幣,增長38.3%。然而,相比主機企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配套產業卻十分薄弱,尤其是關鍵配套件需要大量進口,不僅制約產品附加值提高,也嚴重威脅到產業安全。
這是記者從25日結束的2011中國(長沙)國際工程機械配套件博覽會上了解到的信息。這次在試圖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湖南長沙市舉辦的博覽會,是國內首次針對工程機械的配套件而舉辦的博覽會,有273家中外企業參展,3000多名專業客商出席了展會。
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已超越北美、日本、西歐,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我國工程機械進口83.99億美元,增長63.2%;出口103.41億美元,增長34.2%,仍保持著貿易順差。
然而,就在國內涌現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科技、山河智能等一批具備國際影響的主機生產企業的同時,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滯后的現狀依然沒有根本改觀,對關鍵配套件高度依賴進口的格局依然沒有改變。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副會長龍國建說,我國是工程機械制造大國,但不是強國,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基礎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等方面受制于人。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程機械配套件分會秘書長賈曉雯指出,中國由工程機械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中,國家將關鍵基礎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提升到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亟待改善的重中之重。預計經過幾年努力,逐步扭轉基礎零部件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的被動局面,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制造關鍵技術,研發一批關鍵基礎零部件,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將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