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簡報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建設機械協會合并后,企業會員單位有1300多個。其中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企業有12個(包括5個電梯生產企業),年銷售額在5億元以上有25個,億元以上企業有73個,生產集中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全行業2001年工業總產值現價近560億元,僅次于汽車、電工電器、石化通用、農機行業。其中挖掘機械工業總產值現價達72億元,比上年增長46.15%;鏟土運輸機械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54%;工程和建筑起重機達70億元,其中工程起重機增長10.91%;建筑起重機增長18%;道路路面建設與養護機械32億元,比上年增長9.87%;混凝土與鋼筋機械70億元,比上年增長22.89%;電梯行業達到140億元,比上年增長8%。全行業只有機動工業車輛2001年工業總產值現價略有下降,出現4.08%的負增長,由31.28億下降到30億元;其他產品也都有5~10%的增長。
2001年工程機械行業大部產品產、銷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2001年十種主要產品的產、銷量情況詳見表1,其中與柴油機配套的幾種主機產品銷售量均創出了歷史新高。輪式裝載機包括沒有統計到的企業在內,2001年銷售量達30000臺,增長26.3%,其中5噸 級(ZL50)裝載機達15220臺,占50.73%;3噸級(ZL30)達9160臺,占30.53%。推土機2001年銷售量達3170臺,比上年增長7.8%,其中120~150馬力推土機1475臺,占46.53%;160~165馬力有696臺,占4.55%,該規格產品在2002年將會有大幅度增長;180~230馬力有877臺,占27.66%;320馬力推土機有122臺,占3.85%。液壓挖掘機銷售量達12397臺,比上年增長56.40%,其中20~29噸級產品8556臺,占69%;30~39噸級有2193臺,占17.69%;40~60噸級有99臺,占0.79%;12噸級以下小型和微型控制楊有684臺,占5.52%。平地機比上年略有下降,由834臺下臺到707臺,下降15.2%。壓路機比上年略有增長,達6031臺,比上年增長7.8%。內燃叉車銷售量有大幅度增長,達19939臺,比上年增長19.90%,其中起重量2~3.5產品達8736臺,占總銷售量的43.95%。輪式起重機比上年增長20.2%,年銷售量達4049臺,其中16~25噸級產品達1947臺,占總銷售量的48%。
表1 工程機械行業226個企業2001年十種主要產品產、銷量及增長率
-----------------------------------------------------------------
------------
序號 產品 產、銷 2000年 2001年 增減臺數 增減%
-----------------------------------------------------------------
1 挖掘機 產 8111 12569 4458 55
銷 7926 12397 4971 56.4
2 裝載機 產 20861 27750 6889 338
銷 20857 26352 5495 26.3
3 推土機 產 2815 3062 247 8.8
銷 2941 3170 229 7.8
4 鏟運機 產 542 250 -292 -54
銷 518 335 -183 -35
5 平地機 產 750 618 -132 -17.6
銷 834 707 -127 -15.2
6 壓路機 產 5778 6267 489 8.5
銷 5592 6031 439 7.8
7 攤鋪機 產 425 466 41 9.6
銷 420 450 30 7.1
8 工程起重機(汽 產 3449 4107 658 19.1
車吊、輪胎吊) 銷 3368 4049 681 20.2
9 塔式起重機 產 4721 5570 849 18
銷 5197 6236 1039 19.9
10 叉車 內燃叉車 產 18092 20134 2042 10.14
銷 18072 19939 1867 10.33
11 電動叉車 產 3086 3912 826 26.76
銷 3174 3814 640 20.16
---------------------------------------------------------------------
--------
注:塔式起重機主要企業統計不全,實際年銷售量達10000臺左右。
二、生產經營狀況
2001年工程機械運行形勢,在2000年運行勢頭較好的基礎上,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優于2000年。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增長18.64%,現價增長11.25%,產品銷售收入增長11.5%,利潤總額增長20.79%,上繳國家稅金增長14.45%,虧損企業數量由31.72%下降到28.87%,企業負債也有所下降,其中長期負債下降25.98%。企業所有者權益增長8.73%。2001年工程機械行業186家企業與2000年統計同比各項經濟指標列于表2 。
-----------------------------------------------------------------
------------
序號 主要經濟指標 單位 2000年 2001年 增減值 增長率
-----------------------------------------------------------------
------------
1 固定資產原值 億元 191.37 190.10 -1.27 -0.66
2 固定資產凈值 億元 124.98 135.10 11.02 8.82
3 工業總產值不變價 億元 197.6 234.44 36.84 18.64
4 工業總產值現價 億元 221.13 244.08 22.95 11.25
5 工業增加值(生產法)億元 61.92 67.92 6 9.66
6 產品銷售收入 億元 221.82 247.33 25.51 11.50
7 利潤 億元 9.85 11.90 2.05 20.79
8 上繳國家稅金 億元 13.17 15.07 1.90 14.45
其中: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萬元 10023 9783 240 -2.39
應繳增值稅 萬元 88836 105431 16595 18.68
應繳所得稅 萬元 24711 25744 1033 4.18
其他管理稅金 萬元 8123 9760 1634 20.15
9 應收帳款凈額 億元 63.03 64.11 1.08 1.72
10 財務費用 億元 80.79 79.37 -1.42 -1.76
11 管理費用 億元 25.41 22.44 2.97 -11.67
12 年末負債合計 億元 275.23 271.19 -4.04 -1.47
其中:長期負債 億元 72.40 53.59 -18.81 -25.98
流動負債 億元 202.76 207 4.24 2.10
13 年末所有者權益 億元 166.70 181.25 14.55 8.73
14 實收資本 億元 89 94 5 5.63
其中:國家資本 億元 43.03 43.89 0.86 2
15 職工人數 人 213579 188072 25507 -11.94
16 工資總額 萬元 188131 202302 14171 7.53
17 人均工資 元 8808 10757 1949 22.13
18 全員勞動生產率(總產值 元 103535 129780 26245 25.35
/增加值) /28992 /36114 /7122 /24.56
2001年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產品低價競爭發展趨勢仍然比較嚴重,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受到制約,收益率下降。例如186家企業2001年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增長了18.64%,但是工業總產值現價和銷售收入分別增長11.25%和11.50%,說明產品價格縮水較大。其中裝載機行業形勢最嚴重,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增長21.90%,現價只增長10.20%;城建機械(混凝土機械、混凝土制品機械、塔式起重機、裝修機械、高空作業平臺等)也相當嚴重,產品競爭大幅度降價后,工業總產值不變價比上年增長47.76%,現價只增長22.89%;利潤增長27.52%。這種行業發展趨勢對今后企業技術創新、產品更新換代相當不利,對加入WTO以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很不利。市場競爭不等于價格競爭,但價格競爭往往是發展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集中表現,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范市場行為政府有著較強的控制能力,應該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行業產業政策、法規、標準的貫徹來規范產品市場準入和競爭規則。
三、結構調整與企業改革
隨著品牌產品信譽不斷提高,行業依據“十五”規劃的方向,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227個主要企業統計分析,工業銷售產值270.68億元,其中14個企業集團和集團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工業銷售產值達160億元,占59.11%,規模經濟得到發展。例如輪式裝載機、廈門和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量達8584臺,占全行業的28.61%;液壓挖掘機五家合資、獨資企業的銷售量占全行業的88.6%;叉車行業中安徽合力和杭州叉車總廠銷售量達12483臺,占全行業的53%;裝修機械行業中黃河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個企業的銷售額8.28億元,占到本行業的64%。這些龍頭企業的規模、競爭實力不斷提高,將成為我國加入WTO以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力軍。
企業改革改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國有企業脫困的基礎上,企業減員增效,改革管理體制,使利潤大幅度上升,比2000年增長20.79%。利潤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減員增效。職工總數比2000年減少了11.94%,人均年工資由8808元上升到10757元,對留住技術骨干和專業技能人員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改革的同時,部分國有資本退出,大量融入社會資金,產權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從全行業分析,2001年國有資本由1999年的49.76%下降到40%,個人資本占20%,外商資本占12.4%,集體資本占3.6%,其他法人資本占24%,形成了多元化的資本結構。一批新興企業,例如湖南三一重工集團、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方圓集團、山東華夏集團、黃河實業集團、馬鞍山星馬集團、遼寧海諾集團等一批民營與股份制企業,由于企業管理機制效率較高,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因此,國有企業改革管理體制已成為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的關鍵。杭州叉車總廠在企業改制之前,叉車年銷售量只有1000臺左右,改制后,人員減少40%,經過兩年來的高效運行,2001年銷售量達到4514臺,增長4倍,人均收增加了一倍多,這就是奇跡。
企業規模發展由單一投資行為逐步轉向相互購并聯合,形成大型企業集團,例如徐工集團2001年銷售規模達53億元,山工集團達31億元,廣西柳工集團、廈門廈工集團、安徽合力、中外合資挖掘機生產企業、中外合資電梯生產企業等12個企業銷售規模均超過10億元,大大提高了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購并聯合的決策程序上,逐步由政府行為轉向企業行業,體現了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使行業結構化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