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工,干部職工常常提到“7·28”。
“7·28”不是指標數據,不是效益數字,而是特指2010年7月28日。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紀念日”,宣工正式劃歸河北鋼鐵集團,也同時開啟了融入集團、加速發展的歷史性轉折。
這是被宣工職工譽為“脫胎換骨”巨變的開始。
文化引領 讓集團理念“落地生根”
2011年7月10日,集團2010年度干部考核講評大會召開八天以后,宣工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培訓班開講了。人手一冊的培訓教材,除了王義芳董事長、劉如軍書記在這次集團干部考核講評大會上的講話和年初集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還匯集了集團成立以來對干部作風建設的歷次講話和要求。每名中層干部都撰寫了學習筆記。“通過學習,對今后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確,對個人在領導崗位的工作作風是有力的鞭策……”結構分廠廠長方愛軍在學習筆記上寫道。
同樣是在7月,還有三個星期日開辦了精細化管理、樹立責任意識、提高執行力培訓班,每期中層干部和管理骨干參加人數都有120人以上。自宣工加入集團以來,象這樣的學習培訓在各層次形成常態化。
“宣工是老企業,環境比較閉塞,觀念陳舊落后,因此我們特別迫切地學習集團先進的理念和文化,緊跟快跑,趕上集團發展步伐。”宣工工會主席張占海這樣描述著宣工干部職工加速融入集團“大家庭”的緊迫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張家口宣化區流行一句話:一工程二風動三機修四通用,生產工程機械的宣工遠近聞名。全國各地來宣工買推土機的客戶排隊到了車間門口,推土機還沒組裝好,已經被客戶“占上”。
60年歷史的宣工,有過輝煌的過去:1965年生產出中國最大馬力推土機,1999年作為河北省機械制造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宣工產品被國家權威部門認定為“中國名牌”,“宣工”也是中國馳名商標。
然而隨著近年國內裝備制造業風起云涌,曾經的“老大”逐漸落后于行業發展速度,老企業常見的包袱沉重、裝備老舊、人才匱乏等讓宣工舉步維艱,市場份額不斷下降,企業生存與發展受到嚴峻挑戰。
“集團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是宣工發展的根本保證;貫徹集團文化理念,公司上下思想統一,是宣工發展的精神動力;深化整合,精細管理,科技創新,是宣工發展的有效措施;職工隊伍迎難而上、勇于攻堅的精神狀態和團結協作、艱苦創業的工作作風,是宣工發展的強大基礎”。宣工董事長馮喜京如是感慨。
信心比黃金還要重要,對未來的憧憬加速了集團文化在宣工“落地生根”。集團的文化理念編印成冊發放到每位職工,全員、全過程、全覆蓋學習貫徹。融入集團,在集團由大到強的跨越中奮力崛起,宣工干部職工在經歷失落、陣痛、反思之后,在集團文化引領下重新找回了搏擊市場的信心和勇氣。
宣工上下為加快發展進入了“戰時狀態”,領導班子和中層干部從去年“7·28”開始周六、周日全部上班,“一個星期工作七天”。
與集團管理文化對接,宣工“7·28”以后有了早調會,有了下午4點的生產調度會,有了各系統、各專業的例會。今年5月在加工SD7推土機側鏟調節臂端部螺紋時發現與圖紙要求有差距,“昨天下午發現問題,今天早調會后馬上有技術人員過來解決,照過去可能需要一周時間,”綜合分廠廠長韓世忠舉例說,過去宣工生產會一個月一次,平時出現問題需要找領導、找相關科室,“現在工作反應速度明顯加快。”
更讓干部職工感受深刻的,是集團核心價值觀“同心同力、共創共享”在宣工的貫徹落實。
“我打電話沒別的意思,就是謝謝你們!”大年初一,宣工家屬區一位老太太撥打供暖報修電話表示感謝。宣工共有三個家屬區,因為暖氣管道年久失修,每到寒冬時候,時常有家屬區老人結伴到公司辦公樓反映問題。去年“7·28”以后,宣工新領導班子在入冬前出臺了一條“嚴令”:有一個住戶到公司反映暖氣不熱,就撤換一名中層干部!鍋爐、管道進行大規模整修,公布報修電話及時上門服務——去年冬天,宣化特別寒冷,可職工家屬區再無人投訴暖氣不熱,困擾職工和家屬十多年的“難題”得到解決,而且整個冬季比往年節煤1500噸。
冬日涵馨暖,春光更在前。宣工職工在身邊的變化中,感受到與集團文化的貼近和融合,體會著企業的朝氣和向心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