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2月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今年以來,由于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繼續采取擴大內需的方針,以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正面效應的影響下,國內市場非常活躍,為機械工業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同時國際經濟溫和復蘇也為機械工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機遇。在國內外經濟、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2年機械工業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充分顯示出機械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總體看,2002年機械工業的經濟運行結果令人鼓舞。
一、2002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一)全年生產高開高走,經濟總量邁上新的臺階
2002年開年,機械工業的經濟增長就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并逐月、逐季加速,全年始終保持高位運行,持續、健康的強勁增長勢頭,為工業、為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工業總產值(不變價)
2002年是機械工業發展的最好的年份之一,開局即旺,工業總產值以15.85%的速度增長,并一路走高,1-12月達到最高23.39%,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8205.85億元。
2、工業增加值
1-12月,當月完成工業增加值384.97億元,比上月增加34.13億元,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799.32億元,同比增長18.09%,高于全國工業(12.6%)5.49個百分點。并高于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幅(11.7%)5.51個百分點。從各月完成情況看,增速逐月提高,平均每月提高0.58個百分點,大大超出了年初預測水平。
機械工業產值各月增長情況
3、主要產品產量繼續增長
在統計的124種產品中,同比增長的有104種產品。從分行業產品結構看:
農機行業:大部分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內燃機增長最快達38.33%。但也有三種產品產量下降,一是前兩年熱銷的農用運輸機械,二是近年一直減產的場上作業機械,三是小型拖拉機。
工程、重型機械:隨著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開工及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使工程機械、重型礦山行業的多數產品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幅度。如工程機械行業的鏟土運輸機械增長最快,其產量增長48.52%,其次是壓實機械24.93%。重型礦山行業的礦山設備、冶煉設備、金屬軋制設備等產品增幅均達到了30%以上。
儀器儀表行業:雖然有三分之一的產品產量呈下降趨勢,但從產品的技術結構上看帶有數碼技術的產品增長較大,如電影機械和復印機,分別增長42.7%和36.46%。另外受汽車行業快速增長的帶動,汽車儀器儀表保持較快的增長達23.73%。
石化通用機械:隨著冶金、鋼廠等部門以環保、節能降耗為根本的技術改造以及石油機械更新換代等因素拉動了石化行業快速發展,在石化類產品中除化工設備、制冷空調設備和金屬制液體貯藏罐的產量下降外,其余產品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作為主要動力源的氣體壓縮機的產量增長最高,比去年增長了86.25%。
機床行業:機床需求增長較猛,特別是汽車工業所需加工中心、齒輪機床和高精尖大型專用設備所需機床需求較大。2002年機床中的高精度機床和數控機床增速較高,分別為43.7%和31.64%。
電工電器行業:2002年啟動和續建的三峽右岸電站的發電機制造、西電東送等重大工程帶動了電工電器類產品中的發電機設備、高壓開關板的產量高速增長,增幅均達到50%以上。
機械基礎件:在各類主機產品增長的帶動下,加上環保機械等正在崛起的新興行業的拉動,液壓件、液力件及密封件的產量增長較大,其增幅在基礎件行業中名列前茅,分別為45.02%、59.19%和27.57%。
汽車行業:產量出現爆發性增長,2002年上市的國產汽車新品多達20多個車型、涉及18個品牌,占據市場60%。2002年汽車全年產量達到347.7萬輛,其增速逼近40%,其中轎車產量增長最大,9、10月轎車生產在站穩10萬輛臺階以后,11、12月全國轎車月產量一鼓作氣突破11萬輛,同比增長77%、91%。累計達到106萬輛,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全年增速達52.88%。
4、各行業、各地區、各類型企業生產增速全面提升
2002年,機械工業全面發展,絕大部分行業、地區、企業工業總產值都是二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這在機械工業的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一是各行業全面快速增長。最高的是工程機械行業增速達42.93%,其次是汽車行業33.27%、內燃機行業32.33%,其他所有的行業均達到兩位數增長。二是各省、市、自治區全面快速增長。從增速看,除內蒙(9.43)、甘肅(8.65%)青海(8.06%)、寧夏(5.4%)和新疆(0.75%%)外,其他25個地區都以二位數的高速增長。三是各類型的企業全面增長。其中國有聯營企業、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增幅超過40%,其他不同經濟類型企業增幅全部都在兩位數增長。
(二)經濟結構變化明顯
1、資本結構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機械工業企業資本結構多元化取得重要進展,已由公有資本一統天下的單一格局,發展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增強了機械工業企業的競爭意識,提升了企業的活力,是推動2002年機械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002年通過改制、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取得成效,2002年扭虧為盈;民營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已占全行業四成左右,尤其在低壓電器、民用儀表、泵、閥、汽車配件、摩托車等許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很大優勢;強勢企業,強勢行業已經逐步形成;三資企業,受“入世效應”的影響發展愈來愈快。已成為我國機械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標占全行業的三成左右,其中利潤和出口交貨值分別占全行業的五成多和六成多。
2、產品結構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機械工業企業比以往更加重視產品結構的調整,行業內中高低檔產品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從企業看,不少企業已從單一的產品向多品種、成系列發展。例如,汽車中的轎車已能夠生產微型轎車、普通級轎車、中級轎車、中高級轎車和高級轎車;載貨汽車有柴油、汽油、重、中、輕、微。客車有:柴油、汽油、大、中、輕、微。還有牽引車、自卸車、越野車和各種專用汽車。各類車型的品種結構基本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1)新產品產值逐步上升
1-12月機械工業完成新產品產值3609.6億元,同比增長沖上40.12%,大大高于同期總產值的增長,并呈逐月強勁快速增長的勢頭。1-12月新產品產值比同期工業總產值(現價)增速(25.12%)快15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9.83%。在新產品產值增長中比較突出的是,國有企業同比增長達62.98%,國有聯營企業92.13%,私營合伙企業109.02%,港澳臺資、臺商合作經營企業、獨資經營企業分別增長102.95%、63.43%,外資企業增長167.43%、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增長88.84%。行業中新產品產值增長最快的是內燃機行業,新產品產值達181.63億元,增速為68.09%。其次是汽車行業,隨著轎車產量增長的同時,不斷推出的新品牌和車型在中國的轎車市場上爭奇斗艷,使汽車新產品產值達到2063.82億元,占機械工業新產品產值的57.18%;增速達到51.72%。
(2)產品技術水平繼續提高
技術進步極大提高了我國機械工業實施大工程、大項目的重大成套設備的能力和信心。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技術裝備的自主研制和生產取得重大成果。如:國內企業承擔的三峽工程水電站,水輪機轉輪等一批大型部套按期交貨,其質量得到業主的好評;世界容量最大的三峽-常州50萬伏直流輸電線路的840兆伏安、500千伏大型變壓器、GIS斷路器、大型硅整流元件等已成功交付運行。外高橋電站的單機容量90萬千瓦超臨界發電機組的大型部套,重100多噸、長12米、高4.9米的發電機定子已發往工地;60-70萬噸乙烯工程的大型裂解氣壓縮機成功投入運行,結束了這類壓縮機必須進口的歷史。4萬立米制氧機、30萬噸大型合成氨、3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等重大設備已經開始研制。
3、組織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生產集中度得到提高
汽車工業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前15家企業集團年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在100多家整車生產企業中,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轎車的生產,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這4家企業轎車產量占全國產量的94%。機床工具行業的產業重組步伐加快,北京數控機床企業通過合資不斷提高,形成合力,參與國際競爭。其中高精度機床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到88%。
工程機械企業中柳工、廈工、常林、山東臨沂4家企業生產鏟土運輸機械占全國產量的42.21%。此外,復印機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99%,液壓件前3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60%以上,內燃機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已達到50%以上。
(三)主要經營指標大幅增長,運行質量明顯改善
1、產品銷售收入平穩攀升
1-11月全國機械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5153.85億元,同比增長23.89%,比去年同期增幅(14.81%)提高9.08個百分點。1-11月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比2001年全年累計的13744.19億元增加1409.66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同比增幅為24.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民營企業同比增幅為23.7%,三資企業同比增幅為23.9%;大型企業在全國機械工業企業中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11月大型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7252.8億元,占全部收入的47.9%,同比增長25.4%;1-11月工程、汽車、內燃機、重型礦山四個行業同比增長分別為47.28%、2.82%、 30.41%、26.93%,均超過了全國平均增速。
2、利潤總額增幅加快
1-11月份全國機械行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831.08億元,超過2001年全年224.38億元,同比增長46.54%,預計全年將超過900億元。從不同類型的企業看,占企業總數15%的三資企業實現利潤占總利潤的52%,而占企業總數20.8%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僅占總利潤的7%,由此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與三資企業的差距略見一斑。從不同行業看,除食品包裝行業外,其余行業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增幅較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是:內燃機、農機(扣除內燃機后)、重型礦山、工程機械、汽車5個行業,增長額最高的是汽車行業達157.4億元。
3、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3.16%
1-11月全國機械工業企業共匯總31296家企業,其中虧損企業7418家,虧損面23.70%,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79.66億元,同比下降3.1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5.07%。
4、主要經濟效益指標繼續提高
經濟的快速增長,有力地支撐了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改善,1-11月機械工業企業運行質量繼續提高。
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各月增長情況
產品產銷率(%) 銷售收入利潤率(%) 總資產貢獻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
(%)
1-2月 94.07 2.61 0.92 112.73
1-3月 95.63 3.44 1.67 110.39
1-4月 96.48 3.97 2.44 111.37 61.50 1.32 4.14
1-5月 96.48 4.39 3.27 111.81 61.60 1.36 4.60
1-6月 96.84 4.77 4.17 111.31 61.48 1.40 5.02
1-7月 97.17 4.89 4.94 111.24 61.43 1.40 5.15
1-8月 95.55 5.03 5.71 112.48 61.20 1.41 5.30
1-9月 95.62 5.19 6.62 111.13 61.37 1.43 5.47
1-10月 95.65 5.31 7.45 112.14 61.26 1.44 5.61
1-11月 95.65 5.48 8.33 112.24 61.07 1.44 5.79
資產負債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次) 成本費用利潤率(%)
60.81 1.08 2.69
61.44 1.22 3.57
來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工作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