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再次震驚世界
2003年,經過9年的發展,三一在混凝土機械行業已站穩腳跟,但在吊裝設備領域卻還是一片空白。2004年,起重機在上海的研發團隊搬回長沙。2005年,三一實現第一臺自主研制的起重機的進入市場。2010年3月3日,千噸級起重機在三一誕生。該起重機伸縮臂長達100米,可以將100噸的重物提升到80米的高度,打破了國外500噸級以上超大噸位起重機的壟斷地位。
在工程機械領域,履帶起重機(簡稱“履帶吊”)是最大的,競爭也極為激烈。在三一進入這個行業之前,中國長期沒有350噸以上的履帶起重機。
2004年初,原撫順挖掘機廠的總工程師劉金江來到三一,組建三一履帶起重機所。當時,國內僅有撫順挖掘機廠和徐工集團能夠生產150噸以下的履帶式起重機。150噸-300噸的中噸位起重機90%以上被日本的日立、神鋼壟斷,400噸的產品則是德國力波海爾和美國特雷克斯的天下。
劉金江率領履帶所克服技術不足、資料不全的困難,僅用4個月就完成了50噸履帶起重機的施工圖設計。9月份,產品成功下線。當年11月,50噸履帶起重機在上海寶馬國際工程機械展亮相,便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12月底,履帶起重機終于達到公司要求的銷售條件,其性能參數遠遠超過國內同類品牌,穩定性和外觀設計也能與進口車相媲美。
隨著400噸履帶吊的推出,標志著400噸以下履帶吊已實現國產化,并實現了部分出口。但是400噸以上的履帶吊市場,仍被外資品牌所掌控。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這一市場格局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就被三一打破。
繼中聯的600噸QUY600、徐工的450噸QUY450履帶吊相繼問世后,三一900噸履帶吊帶給國人更大的驚喜。三一900噸履帶吊的問世,標志著中國向大型和超大型履帶吊發展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增加了在這一裝備制造領域與進口品牌較量的砝碼。目前,亞洲最大噸位的1600噸履帶起得機正在與廣東火電合作開發中。
崛起:靠品質打天下
截至目前,三一承擔了若干個國家863項目的攻堅、設有博士后工作站、還有一系列科研成果的產出。并按照產品類別設立了30多個專業型研究院,1個職能型研究總院,分布在長沙、上海、沈陽、北京、昆山以及美國、德國、印度等地。平均一天的專利申請數量接近兩個,年增速達到了50%以上。
由于三一有自主品牌的優勢,三一產品的市場價格高于國內其它品牌價格的20%,市場占有率也一直遙遙領先。這一切得益于走自主創新之路,依靠品質打天下。而打造三一過硬品質的基礎就是孜孜不倦的對科學技術創新的執著追求。三一2007年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大關,實現135個億;2008年銷售收入實現209億元,2009年達到306億元,2010年502億元,2011將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50%左右。而高收益保證了三一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創新當中,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鏈。
三一,這支機械湘軍正以勢不可當的銳氣,在世界的舞臺上,為“民族工業的崛起”而不斷奮斗著。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