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城鄉一體、富裕文明、和諧長安--農民鏡頭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攝影展9月8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東東莞市長安鎮的農民攝影家用他們手中的鏡頭忠實記錄下了小鎮的一草一木。
北京城鄉創新發展博士研究會近日發表的《中國新農村建設報告(2006)》藍皮書說,中國農村目前已進入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村建設的歷史新階段。
由中國內地一批研究“農民、農業、農村”問題的10多位中青年博士共同撰寫的這部藍皮書指出,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中央推出了以取消農業稅、反哺農業為核心的農業新政,對農業、農村、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扭轉了長期以來中國農業為工業化提供經濟剩余、農村為城市化積累初始資本的政策導向,啟動了新時期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農業政策架構。
藍皮書認為,自1949年至2002年,中國農業發展經歷了“農戶土地私有,自主分散經營”“土地集體所有,集中統一經營”“家庭承包經營,土地集體所有”“產權調整深化,經營規模擴張”“協調發展與農業保護”等5個階段,從2003年開始,農村發展進入新的時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