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06年1~9月,江蘇口岸挖掘機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共出口挖掘機2491臺,價值2.2億美元,比2005年同期(下同)分別增長2.4倍和2.8倍。
一、2006年前3季度江蘇口岸挖掘機出口其出口的主要特點
1.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為主。2006年1~9月,江蘇口岸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挖掘機2255臺,增長2.4倍,占挖掘機出口總量的90.5%。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236臺,增長2倍,占出口總量的9.5%。
2. 美國、阿聯酋是最大的出口市場。2006年1~9月,江蘇口岸對美國和阿聯酋分別出口挖掘機829臺和394臺,而2005年同期對美國和阿聯酋出口均為零。
3. 出口價格平穩增長。2006年1~9月,江蘇口岸挖掘機出口均價為8.7萬美元/臺,增長14.1%。
二、江蘇口岸挖掘機出口倍增的主要原因
1. 國際市場需求旺盛為國產機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隨著世界經濟的穩步發展,全球建設工程機械需求呈上升趨勢,為我國挖掘機出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國際市場。
2. 國內挖掘機行業發展迅速。自2001年開始,世界工程機械十大跨國公司都把中國市場作為戰略發展重點,由直接出口轉為投資發展產業,使其品牌產品在我國實現了本地化供貨。如美國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日立,瑞典的沃爾沃,德國的利勃海爾,韓國的大宇、現代等公司。
3. 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價格優勢明顯。目前,國內挖掘機生產企業關鍵部件實行全球采購加自主研發的模式,挖掘機關鍵部件均采用國際化配置,性能卓越,且與同等噸位國外品牌相比,平均有20%~30%的價格優勢。
長期以來,我國挖掘機市場幾乎是合資和外資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國內自主品牌挖掘機企業市場占有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國產挖掘機發展受國外品牌產品打壓十分明顯。當前國內挖掘機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1)行業自主開發能力不足,部分元件仍然依賴進口。國內挖掘機生產企業尚未掌握關鍵部件的核心技術,必須依靠進口,導致韓、日、美、歐等外資企業瓜分了90%以上的中大型挖掘機的市場份額。
(2)產品結構單一,缺乏知名的自主品牌。與大宇、沃爾沃等國外知名挖掘機生產企業相比,我國自主品牌挖掘機的品種、結構相對比較單一,適應買方市場的能力較低,且國內自主品牌的挖掘機主要集中在柳工、徐挖等少數幾家企業,缺少在國際市場叫得響的國際品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