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佛山,秋老虎的尾巴橫掃大地。廣珠鐵路線上的建設者們用巨人的意志和頑強的斗志,經過長達3年的艱苦奮斗,見證了廣珠鐵路的成長歷程,終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目前,印有中鐵二十五局紅色字樣的廣珠鐵路線已在佛山地區拔地而起。制梁場截止到9月6日,已預制T梁2191片,占總數2554片的85.8%,累計鋪架1924片,占總數2554片的75.3%,預計可于10月中旬完成全部制梁及鋪架任務。
廣珠鐵路是按國家一級標準建造的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為120km,以貨運為主,與國家鐵路干線網相接。中鐵二十五局集團二公司承建廣州鐵路1標約8公里的工程任務,該標段位于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和獅山鎮,橫穿6個行政村及20個村小組。從2008年4月進場至今,項目多次得到業主、局指揮部、監理單位等多家單位的贊賞,其中項目部文教村攪拌站曾三次蟬聯“優秀攪拌站”,2008年被評為集團企業文化建設“優秀項目部”,09、10年評為“五好黨支部”,項目部三年中9人先后被評為“六好共產黨員”。回首過往,盡管碩果已結,但心酸和努力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
咬緊牙根啃“征地”
工程未動,征地先行。
佛山南海素有“佛山前庭,廣州后院”之稱,工廠林立,寸土寸金,征拆問題難度大。項目部首先選派了以項目書記為首的3名具有豐富征地拆遷經驗的“干將”組成項目拆遷小組,可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拆遷小組的“千條妙計”,在地方責任部門對拆遷方向不明、政策不詳、群眾認識不統一面前束手無策,項目部的開局也因此陷入了望地興嘆、難有作為的窘境。
重重阻力面前,項目書記沒有妥協,一邊鼓勵自己的干將,一邊尋找突破口。針對復雜的現狀,他們決定采用租用紅線內土地施工的方案。首先是解決攪拌站建設問題。盡管一開始鎮上和村里的相關責任人常會以各種理由掛起“免談牌”,但冷落并沒有降低征遷人員的熱情,征遷小組采取了“圍、追、堵、截”等方式來點亮希望。風雨無阻,輪番蹲點。在歷經十多處地點選址和商榷后,一個多月的辛苦下,終于解決了攪拌站建設用地問題。
2008年8月22日,集團公司在二公司廣珠項目部舉行“大干一百三十天,確保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動員大會。會上,二公司廣珠項目部由于在拆遷工作中,克服一切阻力,迅速打開施工局面,獲得了集團廣珠Ⅰ標指揮部的通報表揚,并給予5萬元的獎勵。到年底,項目部租用紅線內土地20余畝,快速建好施工便道,做好了施工用電、生產用水等工作。
同時,8月12日,白坭河特大橋終于盼來了部分墩位的施工圖。13日,寂靜的白坭河在喜慶的鞭炮聲中迎來了第一鉆,22日,白坭河特大橋灌注了第一樁,12月10日,廣珠鐵路1標第一墩在白坭河特大橋誕生。在拆遷方案未批復下來之前,項目部已完成產值達2000多萬元,得到了業主單位的肯定,也為集團公司樹立良好的品牌打好了第一戰。
到2009年7月,廣珠鐵路1標項目征地拆遷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已征地近200畝,拆除廠房萬余平方、民房幾千平方,尤其是4處連續梁橋梁施工用地得到了部分解決。
搶抓時間攻“技術”
新建廣州至珠海鐵路白坭河特大橋全長17.163Km,二公司主要承擔白坭河特大橋108#墩至364#墩,共有4處連續梁。分別是152m的跨越佛山一環北延線連續梁、144m的跨里和路連續梁、108m的跨桂和路連續梁和136m的跨里官路連續梁。其中,跨越佛山一環北延線為重點控制點,該段連續梁橋址位于佛山市南海里水鎮,特大橋段屬沖擊平原地貌,民居較集中。
由于工程施工難度大,項目部員工大多又是只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大學生,項目部只能采取邊學習邊施工的方式,在施工圖紙未到之前和生產間隙,抓住時機大搞崗前培訓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項目部不但組織人員去武廣客運專線現場學習相關知識。還由項目安質部牽頭,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對“一法三卡”各項管理措施、安全管理各項辦法、安全管理臺帳進行集中學習,同時還組織了“安全質量知識搶答競賽”和“安全教育大反思”討論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針對施工中的難點重點技術方案,項目部給青年技術人員開起了“小灶”,補充技術“營養”。從合同、質檢、內業三大塊入手,層層深入。項目部未雨綢繆,預先充分考慮了施工的每個環節,獨自制訂了《模板工程作業標準》和《橋墩砼施工作業指導書》,從模板工程、鋼筋工程、混凝土澆筑、砼養護四大方面進行全過程操作細節控制。在全體員工的不斷努力下,08年8月22日他們完成了廣珠鐵路線佛山段第一根樁基,隨后他們又順利實現了佛山段的首墩澆筑。
從2008年8月打下第一根樁到2010年6月白坭河特大橋跨佛山一環北延線連續梁順利合攏,工程進展一直受到征地拆遷、圖紙不到位、路改橋變更設計的困擾。但項目部全體員工奮發圖強,成功攻克多項難題,歸納總結出近萬字的《墩身大體積高性能混凝土表觀質量控制》QC課題報告,以及六千余字三十多張圖片的《巖溶地區樁基礎施工Ⅰ類變更設計報告》。 而該項目部年輕技術員們,特別是連續梁施工方案編制工作的女技術員,在時間短、經驗不足等壓力大的情況下,通過自身不斷學習,順利漂亮完成項目部下達的任務和目標。項目部先后有兩名年輕技術人員獲得了股份公司的榮譽表彰。
亮點工程頂梁柱
2008年7月,廣珠鐵路1標段文教村攪拌站正式建成,包括混泥土拌合場、鋼筋加工場、油庫、綠化帶等,成為全線較早投產使用的攪拌站。攪拌站的建設以“綠化、環保”為主題,加強對材料堆碼、衛生清潔、防塵防噪、節能減排的管理,營造了花園式生產和生活環境,提升了企業形象。2008年11月得到了鐵道部質檢總站的高度評價,當月下旬在業主單位組織對全線近20座攪拌站進行檢查評比中,在對規章制度、人員配置、機械設備及運行情況、試驗、文明工地等各項內容評比后,項目部綜合得分位列第一,被評為“紅旗攪拌站”。鋼筋加工場實現了“工廠化”作業,采用了桁吊進行裝卸作業,既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約了成本,又確保了各類加工產品的高標準、高質量,得到了業主及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
2010年7月12日,廣州至珠海鐵路丹灶制梁場順利通過局級投產鑒定,同年8月一次性通過國家級投產鑒定。丹灶制梁場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占地面積為89610m2,計劃承擔廣州至珠海鐵路廣茂鋪架口至江門隧道(DK38 300-DK109 415)上、下行線橋梁3417片梁的預制和架設任務,日生產能力為10片梁以上。9月30日,成功鋪設第一片32米T梁。而“工地工廠化、環境花園化、施工程序化、治理精細化、工作人性化”的施工理念更是受到了業主的表揚和稱贊。
丹灶梁場作為二公司成立以來第一個鐵路制梁場,肩負了新的使命,也面對了很多艱巨的挑戰。在前期規劃中,梁場負責人多次走訪學習可借鑒的制梁場,從設計到選址再到建設,每一步都精心籌劃,經過三次選址三次修改方案,最終將梁場建在了丹灶。自丹灶制梁場開工以來,梁場實行物資設備與勞動力相結合,勞動力與施工進度相結合的治理模式。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前期臨建施工,梁場工人與時間與天氣賽跑,晴天比著干、雨天巧著干、晚上挑燈干、假日加班干,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切實行動向世人書寫梁場的雄心壯志。一動工便立即促成生活住宿區、辦公區、攪拌站、鋼筋加工區、實驗室、制梁區等同步競賽施工的熱火朝天的大干場面。
在激流中涌進,在奮斗中拼搏,二公司廣珠鐵路全體參建人員團結拼搏、攻堅克難,在最后收官月中,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鑄造優質的精品工程,爭創一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