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1~11月投資數據顯示,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了下半年以來的回縮趨勢,其同比增幅達到了本年度最低值。推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在年末表現平穩,前期宏觀經濟措施效果進一步顯現。
而昨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11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末,貸款增速8個月以來首次低于15%,其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明顯控制。
在宏觀調控政策的積極作用下,我國信貸和投資增速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這說明前期宏觀經濟措施效果不但顯現,而且效果顯著。
國家統計局1~11月投資數據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6.6%)
在中央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在6月份達到頂點后,呈逐月回落態勢。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31.3%,前7個月為30.5%,前8個月為29.1%,前9個月為28.2%,前10個月為26.8%,前11個月為26.6%,連續第五個月保持回落。 [前11月城鎮投資增長26.6%] [增幅持續5個月回落]
施工和新開工項目(3.7%)
臨近年末,各行業主要任務都是在逐步消化全年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施工和新開工項目增幅保持了回落。截至11月底,全國城鎮5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1.3%,增幅比10月底回落1.3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3.7%,增幅回落0.7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24.0%)
國家統計局在報告中指出,前11個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79312億元。而在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6416億元,增長了24.0%,呈現平穩態勢。 [房產煤電降溫鐵路石油趨熱]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投資 (29.1%)
由于各行業年度固定資產投資在11月均逐步進入了尾聲,絕大多數行業相較1~10月的投資增幅保持了下降,但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的投資則出現了增幅上升的情況。1~11月,該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29.1%,較1~10月的增幅上升了6.2%。
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1170億元,同比增長 28.9%;
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6202億元,增長13.5%;
鐵路運輸業投資1728億元,增長105.1%;
非金屬礦采選、制品業投資1766億元,增長36.3%;
黑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2264億元,增長4.0%;
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1083億元,增長35.0%。
中國人民銀行11月金融統計數據
1月至11月城鎮投資到位資金86592億元,同比增長28.4%,其中國內貸款增長26.6%。而央行發布的金融運行報告則稱,11月末,各項貸款本外幣并表余額23.6萬億元,同比增長14.2%,增幅比上月末下降0.1個百分點。 [信貸增速過快勢頭得到明顯控制]
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份,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已達2.97萬億元。其中,11月份當月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1935億元,同比少增315億元,已出現了連續三個月同比少增。
另外,11月份的增速已經較8月份有了明顯的下降。此前,1至8月份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曾一度達9246億元,而1至11月份僅比去年同期多增7577億元。 [連續三月回落 11月同比少增315億]
新增票據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總體上貸款增速在下降,但當月新增中長期貸款仍然明顯高于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特別是票據融資同比少增較多。11月份新增票據融資208億元,同比少增683億元,自5月份以來連續第7個月同比少增。
儲蓄存款
11月末,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為1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5.3%。盡管比10月底上升了0.17萬億元,但增幅比上月仍低0.2個百分點。當月新增儲蓄存款為1683億元,同比多增6億元。
此前10月份,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了2005年4月份以來的最低點。當月儲蓄存款減少76億元,是2001年6月份以來首次出現月度儲蓄存款下降。 [居民儲蓄增速回落]
宏調對今年經濟形勢起決定性作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表示,今年國民經濟能夠繼續保持“增長快、運行穩、質量高”發展格局,除了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外,“多手用力、邊看邊調、微量頻調”的宏觀調控措施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是“多手用力”。既重視貨幣政策,也使用了財政政策,既重視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也適當運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使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時,還綜合運用了多種政策工具。
二是“邊看邊調”。在4月份出臺的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又分別于7月份和8月份再次上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同時還輔以對投資項目的資格審批。
三是“微量頻調”。在短短的半年內,僅貨幣政策就動用了4次,而每次調整的力度不大,存款準備金率每次上調0.5個百分點,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都在0.27個百分點。
信貸和投資增長速度仍顯偏快 中國經濟“三駕馬車”將調速
“十一五”開局之年的成就不凡,但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來看,投資規模偏大、消費相對不足、貿易順差擴大的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提醒,在看到短期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制約和影響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一些長期問題。一是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進一步加劇;二是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工業與服務業失衡情況更加嚴重。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5.7%,而投資貢獻率為49.9%,表明投資消費失衡仍然比較嚴重;三是降低能耗和污染減排任務艱巨。
另外,需求特別是投資和出口需求仍將較為強勁。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出臺會抑制部分不合理的投資需求,但由于在建規模仍然較大,投資增長的慣性和動力還比較強,投資需求仍會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外需方面,由于國際貿易總體環境有利,以及我國的出口結構以加工貿易為主,出口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明年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系。2007年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的速度由此開始調整。
調投資:合理控制投資增長
在過去的兩三年間,中國投資增長一直處于高位。今年上半年投資驟然加速,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沖高到三年來未有的31.3%。投資增長過快,使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受到嚴重影響。
隨著國家出臺的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我國城鎮投資增長率從6月份的33.7%回落到10月份的16.8%。不過,在建項目規模偏大的局面一時難以扭轉,投資沖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工作的著力點,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資增長,努力優化投資結構。
2007年,國家將繼續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更加注重提高投資效益,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專項規劃、產業政策與財政、信貸、土地、環保、社會發展等政策的協調配合。
促消費: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數據顯示,我國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已從上世紀80年代超過62%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51.1%,居民消費率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為歷史最低水平。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系,最根本的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而增加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民和城鎮中低收入者的消費,將成為內需能否擴大的關鍵所在。
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擴大消費的一個有效手段。明年國家將本著“托低、穩中、限高”的原則,適當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穩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強稅收征管,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
促國際收支平衡:積極擴大進口
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已成中國經濟中的突出矛盾。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570億美元,同比增加660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過大的貿易順差,引發近年來諸多貿易摩擦,使我國對外貿易環境趨緊,外匯政策壓力倍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資合理增長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
按照部署,國家明年將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為重點,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為重點,提高外資質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