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最近備受關注,源于兩個詞,“首富”和“上市”。
9月19日,三一重工舉行投資者推介會,銷售文件顯示,其擬發售約13.4億股分,招股價介于16.13-19.38港元,有望籌集260億港元。據悉,該股將于26日定價,10月3日左右掛牌。
而就在不久前,胡潤百富榜發布前50位榜單,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榮登榜首,以700億元人民幣身價成為中國首富。若這個榜單再晚一段時間公布,或許梁穩根身價遠不止如此了。
這一次,還是三一重工和徐工、中聯的直接PK. 香港投資界資深人士認為目前市場環境并不適合新股上市,加上并無基礎投資者,盡管此重磅新股又蒙上“首富”色彩,但外界對其在近期發行仍有所擔心。
狹路相逢
55歲的梁穩根以財富700億元首次成為“2011年中國首富”,相較去年,梁穩根財富增89%,排名上升3位,成為“胡潤百富榜”過去13年中的第十位中國首富。他目前持有三一集團58%的股權,其財富主要來源于三一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其一便是三一重工。
三一最多集資額或達260億港元,在近期幾個赴港上市的企業中堪稱之最,中信證券擬籌資151億港元,而同業徐工集團也有望集資134億港元。
據了解,原定于19日路演的徐工機械,宣布將推遲舉行上市推介。但同時赴港這一幕仍頗為有趣,行業內幾大企業同時赴港。若均掛牌后,中聯重科,三一重工以及徐工集團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三大巨頭從此將共聚香江。而僅就三一和徐工上市時間重疊一事而言,其搏殺味道就已開始彌漫江湖,外界猜測誰更勝一籌?群益證券(香港)高級營業經理梁永祥表示三一為混凝土機械生產商,徐工在起重機生產商為市場主導者,從市值丶營利以及毛利率上,都是三一占據優勢地位。
但若仔細分析,兩者盡管都為機械類行業巨頭,但三一主要專注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而徐工則主要生產起重機和土方機械,產品結構并不相同。據2010年年報,三一混凝土和起重機械產品銷售額占比分別為分別為53% 和24%,而徐工起重機和土方機械分別占比54%和17%,山西證券機械行業研究員指出三一側重混凝土機械,徐工則更側重起重機械。寶華世紀資本市場證券及管理部經理何仲賢也指出雙方重迭的業務其實不多,直接市場競爭并不大。
“其實三一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中聯重科。”上述研究員指出,兩者同為湖南企業,且都以生產混凝土機械為主。對比主要細分產品混凝土泵車和拖泵數據,前者三一和中聯市場份額分別約為55.7%和37.6%;后者則分別為43.8%和35.4%,可見競爭明顯。
該研究員認為現在三一上市更多參考中聯的估值水平和盈利情況。但不能忽略的是當前的好消息,梁穩根剛剛成為胡潤中國首富,這對于即將進行招股的三一來說是否能夠再添馬力?
資深戰略與資本市場專家鄭磊在博客中卻認為梁穩根雖然是首富,但和三一重工的未來并沒有必然聯系。投資者更看重的還是企業經營方面。他指出三一和徐工兩個企業都有各自優勢,都有可能順利發行和掛牌。廣州財智財富管理中心財富管理師劉帥表示理論上從定價方面來看是會有一定優勢,但近期外圍市場不穩可能會對大股東帶來一些影響,不過總體應該問題不大。
上市契機
上市雖然前景不錯,但赴港之旅一路卻并不平坦。
接近公司的人士表示,三一重工其實早在去年中聯上市之前就在和證監會對上市過程中一些細節磋商,原本打算分拆上市,但后來又調整。5月以后,整體工程機械的景氣有所下滑,加上要跟證監會申報程序等等都延遲了上市步伐。“中聯重科確實發在一個高點,但是從市場預期來看,三一和徐工情況確實不好。”上述人士表示,但證監會批準后6個月內必須上市。
外界有說法認為,三一重工因為上半年行賄門事發被迫推遲了上市,網上舉報的原因也跟當時即將上市有關。由于處于上市前的緘默期,三一方面人士均不愿接受采訪。
但前述山西證券機械行業研究員卻認為早點發H股也并無壞處,因為籌資主要主要針對核心部件的研發,海外研發機構設備,營銷網點的布局,以及海外市場拓展。“現在全球經濟比較低迷,如果可以早一點發早一點布局,那么迎來一個新的經濟上升周期后,誰的布局完善或打的基礎好,誰的未來就會更占優勢。”他表示目前中國固定資產投資重新回到每年約15-20%增速,呈現逐年下滑狀態,而由于中國工程機械產品主要是內銷,這表明整個行業需求也在下降,未來誰能在國際上贏得優勢至為關鍵。
據統計數據,目前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內銷占行業總銷量的80%左右。從2005年到2008年期間我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就已呈現下滑趨勢,從2005年的28.11%下滑至2.4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穩中有升,基本保持26%左右的增速;這說明在全球經濟景氣程度較高階段投資增速已經減弱,主動性投資意愿下降,對工程機械需求也將會出現下降。
“拓展海外市場是為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投資核心部件是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前述研究員表示,從全球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卡特彼勒的經營來看,其整機產品銷售額與配件銷售額基本一致,同時由于配件的毛利率較高,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時正是以配件銷售增長彌補整機銷售下滑,這也充分說明核心部件自制率對于企業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募集資金將會側重于核心部件的研制方面。
數據顯示,當時中聯重科募集資金凈額為136.72億港元,其中28%用于拓展海外市場,45.8%提高核心部件技術水平及增加核心部件產能,5%提高研發水平,11.2%清償銀行借款,10%則補充海外市場流動資金。“三一重工募集資金投向將與中聯類似,可能在投資比例上有所不同。”研究員指出。
“從目前情況看,兩家公司都不太可能占據主動地位,因為國內市場中聯重科資產凈值以及市占率都相對較高,短時間內兩家公司很難脫穎而出。”何仲賢指出除國內競爭外,外國大型機械生產商,如卡特彼勒、Hitachi等,對龐大的中國市場也虎視眈眈,導致中國公司更難在市占率及國際產能上占優。“兩個行業龍頭上市若同步上市,不僅可能會分薄同期新股市場上資金,更會令人懷疑近日重磅股紛紛上市是否暗示看淡后市而趕緊集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