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廣東工程機械租賃市場發展中的企業模式 目前廣東經營工程機械租賃的企業模式主要為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或民營企業、個體企業和其他企業等。 (1)國有企業 一些國有施工企業較早地從事機械租 ...
1、廣東工程機械租賃市場發展中的企業模式
目前廣東經營工程機械租賃的企業模式主要為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或民營企業、個體企業和其他企業等。
(1)國有企業
一些國有施工企業較早地從事機械租賃業務。這些企業一般都是在原來內部管理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機械公司或機械材料公司等。其操作方式大部分是企業內部的機械有償使用,主要服務于本施工企業,其財務可進行獨立核算。由于機械設備部門一般屬于非盈利性單位,隨著企業的改制便被當作不良資產剝離出來從而較早進入了租賃市場。
廣東交通部門曾欲將幾家大的公路建設和施工企業的機械進行集中管理,成立了聯營公司,開展較大規模的工程機械租賃和經營業務,開展的初期主要是將設備租賃給相關企業和單位為主,以支持聯營公司初建時期面臨諸多困難的經營工作。但由于種種原因,租賃工作的運作未能實現最初籌劃時的理想,另租賃業務的收益難以支撐公司的正常運作,最后不得不以施工建設業務為主,成為另一個新的施工企業,原來的經營主業變成了附屬業務。
一些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企業,由于在高速公路建設初期,利用外國政府貸款或港資投資建設高速公路,在建設時期購置了較多的施工和養護機械,項目建設完畢,面臨設備大量閑置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設備的效益,提高設備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相繼成立了一些專門的租賃公司或機械施工公司,開展著租賃業務。
(2)股份制企業或民營企業
由于國家對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的大規模投資,帶來施工機械需求量的日益劇增,使得租賃市場空前活躍,且設備租賃利潤較高,導致民營資本紛紛投入到工程機械租賃市場。
(3)個體經營
由于社會投資渠道較小和股市投資風險較大,特別是對公路建設的看好,使一部分個人以“游擊隊”形式積極勇躍地加入到租賃市場,在這部分個人當中,其中一部分人原來就在建筑或公路施工企業工作,由于企業改制、分流或兼職或辭職,憑著對該行業較為熟悉,最初是通過購買一兩臺設備租給原單位施工項目部收取租金,然后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而逐漸壯大。另一些人原來對建筑施工并不熟悉,經過朋友、老鄉、熟人等介紹方式,也合伙購買設備開展租賃業務。
廣東個體租賃主要以二手挖掘機、裝載機或土方運輸車輛為主,他們將這些少量的自有設備長期租賃給建筑公司或施工單位。這便極大地激活了上世紀90年代的廣東二手進口挖掘機市場,使當時的二手設備市場空前繁榮。近幾年,由于廣東公路從水泥路面向瀝青路面的轉變,導致黑色瀝青路面施工機械的短缺,一部分個體經營者也不斷購置雙鋼輪振動壓路機、水泥穩定土攤鋪機、瀝青攤鋪機等價值較高的設備進行租賃。
(4)廠商租賃
廠商租賃是指設備生產廠家與租賃公司或與有租賃業務的設備代理商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充分利用租賃業務的各種優勢獲取收益并達到產品促銷目的的新型營銷方式。
租賃為廠家的新產品開辟市場。
一些新研制的產品,尤其是價值較高,市場上又沒有同類替代品的新產品,由于市場認知度低,很難打開市場銷路。而通過選擇租賃方式營銷,可使潛在用戶在付較少租金甚至極少租金的情況下就能擁有產品的使用權。對廠家而言,既可以對新產品的工業性試驗提供了實地考查時間和機會,對新產品的技術改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又可對新產品進行了免費宣傳,使市場對新產品有了更好的認知;同時,也可使用戶直接感受到廠家售后服務的綜合狀況,加深與用戶的溝通和感情交流,有益于其后的產品被用戶接受和認可。
2、工程機械租賃經營市場發展動力
工程機械租賃市場的產生、普及和發展有其基本經濟規律可循。由于工程機械品種繁多,結構復雜,設備技術含量高可涉及到機電液和信息等多方面知識領域,并且資金密集,隨著公路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不斷完善和提高,工程機械在建安工程構成中的比例也愈來愈大,因此,提高機械設備使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和資金占有率,已成為每個施工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在高速公路施工工程的招投標的激烈競爭中,企業為了提高中標的可能性,首先要靠技術裝備水平來取勝,需使用的設備可通過購置或租賃方式實現。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購買大型化、科技含量高、專用性強、價格昂貴的施工設備常常能力有限。即使對有實力購入設備的企業,也會造成大量流動資金的占用,增加生產成本,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從而使其失去競爭優勢。因此,工程機械設備租賃,特別是技術含量高、資金占用量大的機械設備租賃,與購買方式相比具有很強的低成本優勢。
隨著公路建設市場的不斷走向正規和招投標制度的不斷完善,激烈競爭市場中的施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將會越來越低,施工企業對施工項目的管理也在改進,各項目經理會更加重視對設備使用成本的核算,當購買設備在資產負債表上變為負債而不是資產時,施工企業便更認真地尋求租賃設備。因此,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會傾向于采用租賃這種可使企業充分高效地使用設備,無需承擔設備故障維修成本和設備閑置風險的資源配置方式來獲取設備的使用權,從而使企業既經濟又高效地獲得了必備的生產經營能力。這種充分、有效、合理地配置資源的經濟功能是工程機械租賃市場發展的動力。
大型施工企業的施工地點流動性較大,有的遍及全國,因此設備的轉移、搬遷便成為一件十分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對于大型設備,由于受道路承載能力、橋梁限重和隧道等限高的要求,搬遷工作非常棘手,而且費用昂貴。并且大部份的工程機械是必須用拖車進行長途運輸的,這無疑增加了施工單位的經營成本,如果對這些設備就近承租,就可減少因工地轉移而帶來的麻煩和經濟損失。
對于大多數中小型施工企業和個體承包商,自身擁有的設備數量是十分有限的。當擁有或購置某一種主戰設備時,還必須有其他若干輔助設備與之配套,才能有效地完成某項施工任務。當承接到另一項完全不同的工程項目時,原有的設備配套將不再適用,必須重新購置。這將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經濟壓力,并造成設備的閑置和資源的浪費。正是由于許多工程機械的專業化程度很高,其功能和使用范圍有較大局限性,如果靠企業自身的財力去購買多種機械設備以滿足所承接的不同性質的工程需要,顯然是難以做到的。而滿足這種需求最經濟、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便是租賃。
施工企業未來業務增長的不確定性,對機械設備需求的周期性,或所承接的工程項目較特殊而對需用的機械設備使用時間不長,或間斷、偶爾使用等,設備租賃便成為施工企業優先考慮的方式。
國內外新型的施工設備不斷地推向市場,并得到成功應用;我國道路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的不斷提高和完善,一些傳統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設備逐漸被淘汰。這就使得施工企業不得不減少盲目購置設備的沖動。而采用租賃的方法,可以保持施工機械的先進性和可靠性,避免設備過時、不適用或被淘汰的風險。
雖然近二十多年的發展,廣東的租賃市場有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同時也應看到租賃市場尚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亟待思考、規范和解決。
3、租賃市場發展中目前存在的問題
(1)施工企業對租賃的意義認識不夠,不能將工程機械租賃企業作為真正的戰略合作伙伴看待。對于大多數施工企業來說,租賃公司僅被看著是所需施工設備的提供方,工程的附庸者。很少有施工企業會在意對所租賃設備的愛惜使用,所在意是將設備使用盡可能發揮到極限。從事租賃經營的企業的不斷涌現,增大了施工企業挑選出租設備的余地,這使得一些擁有承租主動權優越感的施工企業對租賃經營單位居高臨下,甚至認為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2)施工企業嚴重拖欠租賃業的租賃款。造成租金拖欠的原因很多,但法制和政策是兩個重要的因素。在國外,如果承租方逾期不交租金,出租方可追究承租人的刑事責任。而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對于租賃經營中的經濟糾紛僅被當作一般的民事案件,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拖欠租金的存在,甚至一些施工單位便蓄意地拖欠租金和惡意地制造各種陷阱,常常使租賃公司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租賃企業即使打了官司,也往往會被拖入持久的法律糾纏中,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算贏了官司,也常使租賃企業陷入法律判決執行難的尷尬局面。
(3)一部分施工企業一般還是傾向于購買而不是租賃設備,這一方面源于其主要使用的設備需用時在租賃市場上擔心不能及時找到,且價格較難控制,一方面源于他們對所有權的一直情有獨鐘。
(4)一些較大型的施工企業在機械租賃中普遍存在著只注意內部租賃,缺乏重視外部租賃市場的開拓。有時盡管也提出要積極地開展對外租賃,但卻沒有真正投身于市場的實際行動。其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單位近期內任務量較飽滿,機械裝置少,無需考慮對外出租業務;二是未能充分認識機械的閑置會給企業帶來利益的損失。大型工程機械如若較長時間閑置不僅會嚴重影響機械的使用壽命,同時加大了維修保養費用。因此閑置的機械不但未能為企業創造效益,還使企業不斷地增大了維修成本。三是缺乏市場開拓的意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憂患意識,滿足于現狀。即使有閑置設備也是守株待兔,坐等別人上門尋租,或靠系統內部調配,缺乏對外部租賃市場信息收集和業務交流的積極性。
(5)租賃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普遍較低。租賃行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方面普遍不高,一般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水平較低,因企業規模所限,無專門的維修廠,不能提供良好的維修服務。無能力儲備一定數量的零配件,致使零配件供應不及時,設備工作可靠性保障能力差。
(6)簽訂合同的法律意識不強。對于小規模企業,尤其是個體經營者,在開展租賃業務時,大部分不簽訂租賃合同。這主要針對如下幾種情況:一種是出租的設備租期不長,對簽訂合同嫌麻煩;一種是對曾經有過合作且履約沒出過糾紛的單位,只需憑對方口頭承諾即可;第三種是出租方急于搶下業務,迫切成交。
如上幾種情況都可能會為后續的工作帶來隱患。
(7)租賃企業中部分員工缺乏對企業的忠誠。對于大多數小型租賃企業,由于企業員工大都是聘用的,員工對企業的依賴程度小,企業對員工的保障低。企業業務的波動,利潤的高低,又常常影響到員工的收入。因此一些業務人員在開展租賃業務時收取回扣,或背離公司轉租公司以外的設備獲取利益在行業中已成司空見慣的事情。
(8)一部分租賃企業缺乏保留核心人員和業務人員的機制和措施導致人員的流失。員工的流失或轉投到競爭對手,業務也會隨其轉入到競爭對手企業,從而給原企業帶來損失。
(9)租賃企業抵抗風險能力較低。在廣東,由于大部分租賃企業的規模比較小,資金薄弱,競爭十分劇烈,遇到國家政策性的宏觀調控,建筑市場萎縮,價格的惡性競爭更加無序,致使企業經營舉步維艱,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
(10)租賃行業的低價無序競爭,使得行業內的經營環境日趨惡化。廣東是一個不設防的市場,且一年可施工的時間較長,當北方進入無法施工的寒冷季節時,正是廣東施工的最佳時期。大量內地閑置設備的涌入,出租商以不同心態不惜成本地惡性搶占市場,造成了當地設備租賃價格的畸形發展。當地租賃企業由于租賃價格的下跌而失去盈利空間,不得不嚴格控制在新設備方面的投資,因此嚴重影響了廣東租賃業的健康發展。
(11)缺少一個能協調指導租賃行業經營發展的行業協會。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面對整個工程機械租賃企業的混亂和無序,建立行業協會尤為必要:協會一是可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的密切聯系,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制定政策與法制的依據,規范行業的游戲規則。二是可組織專業人員對工程機械租賃市場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和研究,指導和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三是可負責組織各種交流會、學術研討會、專業展會等,加強租賃企業之間以及租賃企業與制造廠商或施工企業之間的直接交流。
(12)國家稅收政策對租賃行業的影響。在廣東,建筑施工企業的綜合稅率約為3.24%,隸屬于服務業的租賃企業的綜合稅率約為5.5%,個體經營者的綜合稅率約為7~9%,因此一些企業或個體經營者為了避稅,采取種種方式如變通企業性質、工程分包、現金交易等進行避稅或逃稅,影響了租賃行業的正規經營發展。
(13)國家對施工企業申報資質等級的要求,使得施工企業不得不擁有一定數量的機械設備,從而影響和阻礙了租賃行業的發展,造成了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和設備資源的浪費。
工程機械租賃業的發展在國內是一個新興的朝陽行業,經過二十多年的運作有了長足的進步。設備租賃為廣東的基礎建設特別是公路建設的高速發展,為企業設備短缺的彌補和資金的有效利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的許許多多問題,卻不得不引起我們關注。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將可能給行業的持續穩定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如何規范市場、引導企業健康發展,是政府有關部門及關心行業發展的熱心人士亟待思考的問題。正如一位國外友人所寄語的:中國在各個領域吸引著全世界的關注,希望中國的同行們在中國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實用的和有效的租賃經營模式,有朝一日使中國的建筑機械租賃業也能令世界刮目相看。我們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來源: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