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林顯鵬認為,北京奧運會新建的場館規模在歷屆奧運會中都屬較大的一屆,要解決如此多的體育場館賽后利用難題,最重要的是要通過管理體制創新來解決。林顯鵬認為建立北京奧運場館戰略同盟是一個現在就應當著手思考和研究的組織設計模式。
他認為,北京奧運場館是目前國際上檔次很高的體育場館群,奧運會后將面臨著十分激烈的競爭。形成戰略同盟,可以整合奧運場館業主集體的力量,使北京奧運場館在面對國內外體育場館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同時也能避免奧運場館內部的無序競爭。
來自比利時的范克高夫是北京市發改委聘請的奧運經濟顧問,他認為隨著一大批奧運新建和改擴建場館的陸續投入使用,北京的體育設施將不得不面臨著相對飽和,彼此競爭十分激烈的局面。他建議,一是要圍繞體育場館的本來屬性,開發北京的體育競賽產業,培育一些類似于西班牙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一樣的國際化球隊,打破目前北京高水平體育賽事少之又少的局面。另外還要在體育場館內建成相關的附屬商業設施,滿足人群在這里的多種需求。在體育場館無形資產利用上,也應進行充分發掘。像德國拜仁慕尼黑俱樂部主場被安聯集團冠名一樣,可以考慮出售奧運場館的命名權等,以獲得豐厚的資金支持,緩解營運成本巨大的壓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