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期,美國凱雷并購徐工、法國賽博(SEB)并購蘇泊爾等外資并購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人擔心,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會不會形成行業壟斷,會不會危及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對記者說,外資并購,也稱跨國并購,是國際間通用的吸收外資主要形式。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由于資本市場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國吸收外資一直以綠地投資為主,也就是投資新建企業。近年來,外商以并購方式對華投資有所增加,但投資規模較小,并以小型企業并購為主。今年1至5月,以并購方式投入的外資僅有20億美元左右,約占同期我國吸收FDI的7%。我國的外資并購剛剛起步。
聯合國貿發組織10月發布的《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2005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達到9160億美元,其中全球跨國并購總金額為7610億美元,占當年FDI總量的80%以上。
由于國內對并購這種跨國投資的方式和程序了解得不夠全面,一些人把外資并購視為“洪水猛獸”。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認為,外資并購只是全球通用的吸收FDI的一種形式,并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市場手段。并購并不一定構成行業壟斷,并購本身也不會危及行業安全和經濟安全。
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指出,采用并購方式吸收外資,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另一方面,要規范并購行為,加強對外資并購相關行業的審查,避免出現負面影響。
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認為,國內傳統制造業投資已經出現飽和趨勢,國內要素成本的上升和能源資源的制約,也限制了外資的投入。外資并購將成為今后我國吸收FDI的主要方式之一,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和關注。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對記者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要以平常心態,以全球視野看待外資并購。既不要把它妖魔化,也不要輕視它。首先要加強對并購的研究,完善并購的法律法規,健全產業安全和反壟斷預警機制。其次,要促進公平競爭、營造有利于并購方式發展的投資環境。
為了促進和規范外資并購,今年9月8日,商務部等六部委制定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正式實施。
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認為,這一規定允許外國投資者通過股權交換并購境內公司,為外資并購國內企業拓寬了渠道和手段。同時,開拓了境內企業海外上市融資的渠道并加強了相關監管。這位負責人表示,對于凱雷并購徐工、國美并購永樂等近期廣受關注的并購案件,商務部正在按有關條例和規定審查。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在保持國家對若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控制能力和發展主導權的基礎上,引導外資以并購、參股、再投資等多種形式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積極探索盤活國有資產的有效形式。除關系到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和重點企業外,逐步放松對外方控股其他企業和領域的限制。推動民營企業與外資開展投資合作,促進提高我國民營經濟總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說,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利用外資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在當前國際引資競爭空前加劇的形勢下,應該進一步樹立全球意識,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努力探索利用外資新方式,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