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商務部部長薄熙來3月5日表示,雖然中國有較高的貿易順差,但高順差不等于高利潤,中國的情況是:順差在國內,利潤在歐美。
參加完遼寧團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后,薄熙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對順差首先要客觀分析,順差并不等于在貿易的過程中就占到很大的利潤,順差和利潤并不是一樣的概念。
薄熙來說,中國的順差確實增長很快,但中國產品出口到歐美市場上,出口商得到的利潤是很薄的,受益更大的是歐美的進口商和零售商,還有出口目的地的消費者,他們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他說,貿易是雙方的,體現出互補性,正因為如此,中美、中歐貿易才能越做越大。
薄熙來說,中國幾年前就有順差,為什么持續增長,因為和中國做買賣的商家認為是有利可圖的。
另外,他說,中國的順差是結構性的,美國對東亞地區的貿易逆差過去主要在日韓,現在轉移到中國。因為日韓很多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了中國,因此從貿易產地上看,順差在中國,實際上在全球貿易的大結構里,美國對亞洲地區的總體順差沒有增長,體現了貿易全球化的特點。
薄熙來說,中國從來不追求高額貿易順差,也希望貿易平衡,但貿易是由產業和其他很多因素決定的,不是要調整就能馬上調整的。
中國去年貿易順差再創新高,達到1774.7億美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努力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