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坐落在湖南省長沙縣新沙開發區的三一集團,從2006年7月開始辦起了自己的職業學校,首期投資近千萬元,校園占地約400畝,首批招生113人。
三一集團為什么要自己勞神費力并且投入巨資辦學?
“公司目前最缺的就是人。”三一集團總裁助理、人力資源總監兼三一機電技術學校校長王務超,剛一落座就這樣強調。
“目前很多畢業生不好用。”王務超耐心地向記者介紹學校的辦學緣由。1989年才創建的三一集團近年來發展飛速,2005年的銷售額就達到58億元,利稅7.6億元,集團凈資產達33億元,在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名列三甲。
飛速發展的三一集團在引進大量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同時,急需大量的技術工人。
“三一集團每年至少要增加新人1000多人,其中有一多半是技術工人。”王務超說。但每次招聘,最讓他這個人力資源總監頭疼的是,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太少,比如招的車工、銑工,很多沒接觸過數控機床,有時弄不好損失就過萬元,給集團帶來巨大損失。
三一集團也曾經先后與十多所中、高職院校合作過,聯合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術工人。“還是到不了位。”王務超說,因為這些學校的老師不了解企業,不了解企業的新技術與新設備,教的都是些傳統的理論知識,和企業實際情況有差距。
“6年前就開始合作了,每年先后招進了幾百名‘合作生’,但他們進來后也不能馬上上崗。”王務超介紹,這些“合作生”來了后,集團還要對他們進行為期至少兩個月的理論培訓,以強化產品理論知識和工藝流程,之后還要到車間進行至少一年的生產實習。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三一集團決定自己辦學。
主管部門對這個學校大開綠燈,長沙市教育局以最快速度辦好了審批手續,并馬上列入招生計劃,集團還專門建起了實習車間。“計劃規模為3000人,目前主要為本集團培養職工,下一步是為客戶培養技術工人,第三步是為全國的其他同行培養學生。”王務超說。
2006年7月,學校正式招生,集團僅僅只在市教育局統一編印的招生簡章上發布一個簡單的信息,計劃招生100人,沒想到報名者達500多人。經過三一集團自己主持的包括文化考試和面試在內的統一選拔考試,最終錄取了113人。
“三一”此舉,應該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