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經濟下,不僅資本、人力可以橫跨國界,宏觀經濟政策也能漂洋過海。顯然,作為一個大國經濟,中國的宏觀調控已不是“家里事”,而注定會成為“天下事”?! ?
遠的不說,單是最近中國為化解國內流動性過剩而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一事,就多多少少會向海外輸出過剩的流動性。
中國取消商品出口退稅,可能會抬高國外進口商品價格,引發一定的通貨膨脹,甚至導致中國商品進口國不得不采取加息等手段。
此外,如果中國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則可能影響對周邊國家商品的需求;如果人民幣加速升值,則可能給其他國家帶來出口增長的便利。
但宏觀調控的輸出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國際因素輸入對宏觀調控的掣肘。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中國宏觀調控不能不通盤考慮國際因素對政策效果的影響,也不能不全面權衡國際因素對各種政策工具的制約。
比如產能過剩問題。中國曾針對所謂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出臺種種限制產能擴張的宏觀調控措施,但目前看來,這些措施都遠遠低估了中國產品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場的需求。
如今鋼鐵等行業,產能早已超出最初規劃目標的一半以上,但仍然活得非常滋潤,這其中出口貢獻功不可沒。
再比如清理新開工項目。在開放經濟下,壓縮投資規模,將導致貿易順差增加以及流動性泛濫,而后者正是中國經濟難結的癥結。流動性泛濫的結果,反過來還會鼓勵固定資產投資,從而使清理“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此,全球化時代,宏觀調控需要更多的全球化視野。為此,一方面要謹慎考慮國際因素的影響,不能成為中國市場的井底之蛙而自縛手腳;另一方面也要積極與主要貿易國和主要資源進口國進行政策協調,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和平崛起形象。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