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從市場環境建設、關鍵性人才引進、吸引國外高端生產者服務、培育中國的國際大企業,以及鼓勵城市間產業分工與協作等方面力求突破,以促進生產者服務與制造業實現良性互動發展和共同升級。——李善同
當前,我國經濟雖然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但國內外環境發生了階段性變化。由于我國缺乏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缺少國際知名廠商與品牌,未能掌控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國際營銷網絡,因此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低端環節,產品附加值低、價格也低。在國際產業分工中,我國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環節,以及資源能源消耗較大、對環境污染較大的產品的生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李善同認為,提升出口產品結構任務緊迫,中國產業必須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特別是制造業需要升級,必須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價值狀態,向高技術水平、高附加價值狀態演變。
生產者服務大部分是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其主要投入,其產出中包含有大量的人力資本、知識資本成分。李善同認為,生產者服務對制造業發展、升級與競爭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這些資本如果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導入到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過程,將提高生產效率、經營規模以及其他投入要素的生產率,并增加其產出價值。
但是,目前我國生產者服務業在服務質量、層次、成本、創新等方面,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比如,制造業企業缺乏升級激勵和制造業的國際代工模式,這抑制了生產者服務需求。另外,制造業企業規模偏小、制造業企業過度內部化生產者服務等,都不利于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
基于我國產業發展正處于這樣的兩難處境,李善同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內部化的生產者服務,根據市場環境的改善程度,逐步向外部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2.引進國外高端服務業,通過示范作用、人才培養與流動等外溢效應,逐步提升中國服務業層次與水平。鼓勵城市間產業分工與協作,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在生產者服務方面的集聚與輻射功能。
3.進一步探索政府管理企業的新方式,為大型企業和優秀企業家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以建設誠信社會和完善市場環境為突破口,為生產者服務業發展與升級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4.支持兼并重組、建立戰略聯盟等市場性行為,培育我國的國際性大企業,共擔長期、巨額投資的風險,共享規模經濟效應。
5.對關系高新技術產業、高級生產者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性人才,實現靈活的配套服務政策與措施,鼓勵他們在中國進行創業與發展。
許德興:中國再制造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中國對于再制造企業以及再制造產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尚未啟動的潛在市場,現在就是啟動它的最佳時機。——許德興
作為著名再制造企業的一名管理人員,卡特彼勒再制造亞太區商務經理許德興闡釋了再制造工業的定義,即在生產環境中把使用過的產品還原到與新產品同樣質量的制造過程。
當前,再制造在民用和軍用航空、汽車工業、電子、發電、國防,以及辦公用品和家具方面的運用最為普遍。需要注意的是,再制造要區別于維修、大修或者維護、保養。后兩者產品的質量、性能、生命周期都不能與前者相比,再制造產品有與原始產品規格的一致性,舊件將達到新產品的水平。
許德興認為再制造還具有幾個優點:實現原材料和能源的節約、為國民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提供行業技能培訓、降低最終用戶的運作成本、對有害物質的安全處理。
然而,當前中國的再制造業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除了消費者在潛意識中認為再制造零件是舊零件外,許德興認為最大的挑戰來自于法律法規方面。他說,目前對再制造產品如何在國內銷售,缺少法律、法規,同時也缺少能夠保護客戶利益的、規范再制造從業者在安全與質量方面行為的有關規定。他指出,個別企業的行為也讓人擔憂:如小型加工企業渴望加入這個行業,卻缺乏對再制造技術特別是修復技術的理解,從而生產出不符合技術參數和安全指標的產品;還有翻新企業趁機將產品簡單貼牌后作為再制造產品投向市場。
對于一個好的再制造項目,以下四種技術能力必不可少:舊件收集以及分檢程序、開發再制造各個環節技術參數和規格的能力、處理工程變更以及將原舊件進行技術升級的能力、修復以及測試再制造零部件的技術和工程能力。
根據當前中國再制造的形勢,許德興認為中國應加快促進再制造行業,培育成功的企業。除了大力宣傳制造商與消費大眾因使用再制造產品在經濟、財務和保護環境方面的好處外,可以針對再制造從業者制定有關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的法規,制定鼓勵舊件回收包括退還增值稅以及其他法規。
吳秀偉:從產品銷售到建立產業服務平臺
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是現代制造服務業的一項內容。——吳秀偉
據沈陽防銹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營銷副總吳秀偉介紹,沈陽防銹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正是憑借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系統防銹防護解決方案,不僅在防銹市場上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發展為國內最大的氣相防銹材料研發、生產、服務型企業。
作為一家生產防銹包裝材料的企業,沈陽防銹經歷了從單一提供產品到提供貫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化歷程。
1989~1994年,處在起步階段的沈陽防銹市場競爭壓力較小,企業主要通過完善產品品種和保證產品質量與數量來優化內部環境。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行業競爭加大、產品利潤降低,他們日益關注外部市場環境變化,通過在服務上做文章來創造相對競爭優勢,開始提供及時配送、售后指導培訓和異議2小時內回復等附加服務。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沈陽防銹注意關注客戶需求,通過為客戶提供系統防銹解決方案來創造核心競爭優勢。
系統服務打響了沈陽防銹的牌子,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國內外知名的大鋼廠和沈陽機床、大連機床、朝陽柴油機等都成為沈陽防銹的服務客戶。
目前,沈陽防銹正努力把系統防銹服務實現從產品銷售手段到產業平臺的跨越。這一系列系統防銹服務發展計劃,包括個性化產品設計和技術應用研究、系統防銹解決方案的策劃和實施及防銹技術網絡信息平臺的建立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