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一重工是國內工業企業中的“明星企業”,那么總裁向文波應該是“明星中的明星”,這次“兩會”,向文波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倍受業界內外媒體關注。近日,騰訊網采訪到三一重工向文波總裁,慧聰網特別將精彩過程編輯過后與大家一同分享。
主持人:我們今天演播室請來的是一位明星企業家,國內著名企業三一重工的總裁向文波先生。
向文波: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剛才我在開場白中說到,您是一個“明星企業家”,因為在網絡上,大家也看到過您的很多博客、文章,包括中國證券市場的股改、很多行業的并購,都能聽到您的聲音在里面,影響力非常大。今天我們請到您,討論的話題跟我們的兩會有關。在兩會期間,除了關心您自己的三一重工經營以外,您對兩會期間的一些重要話題,主要關心哪些呢?
向文波:首先我要跟我們各位騰訊網友道個歉,因為本人學習不努力,普通話講的很差,可能聽起來很費勁,因為我的口音比較重。所以我發現我每次訪談,整理出來的文字,真是我自己都很難看懂。
總理報告強調民生、通漲與宏觀調控
向文波:您剛才提到這個兩會,我本人也是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也是第一次以代表的身份在參與國家的一些重大事情的決策和討論。今天上午我作為代表,親自聆聽了我們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從我個人的體會來看,這個報告,我感覺首先是很親切。因為總理所談的問題,很多都是我們老百姓平時比較關心的問題。
在我的印象里面,有這么幾個問題在總理的報告中是強調的非常有分量的,一個就是民生問題。總理的報告,我看了一下,關于前五年成就的總結,大概他用了一百個數字,因為總理是很講究數字的,其中與民生相關的數字超過60個。我記得“改善民生”這一章,他就用了46個數字來講過去五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在關注08年工作的時候,民生這一塊又是他的一個重點。整個文章的篇幅是40頁,我大致統計了一下,兩部分,就是07年的總結,前五年的總結,和08年工作的安排,里面有大概十分之一的篇幅在談民生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兩會當中,民生是一個焦點。另外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關于通貨膨脹的問題,也就是物價上漲。總理報告里面也花了很多篇幅,在談怎樣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在總理的下一步工作規劃里面,是作為第一條來談的,也是花了很多篇幅。再一個是關注三農問題,就是農業、農民增收等問題。再一個就是節能減排這樣一些問題。我感覺從總理的報告結構和篇幅來看,這些問題可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也是兩會的一個熱點。
最低工資標準1500元有現實依據
主持人:我們發現向總也非常關注數字問題,剛才您講到的總理提到的數字,您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圈了一下,對數字比較敏感。您在博客當中講了最低工資的問題,兩會也有一些委員,包括政協和人大代表,都提出了一些議案,最近出了一個新的說法。您在博客上說,省會級以上城市的最低工資應該是在1500元,這個數字大家印象比較深。我不知道這1500很明確的數字,您是怎么計算的?
向文波:1500塊錢,本身我是在第一篇博客,本身這個并不是重點,但是新浪把這個改成了“最低工資1500塊錢”,結果在網上了引起的熱烈討論。后來我又寫了一個關于1500的博客。
我為什么提這個1500塊錢工資標準呢?是基于這樣幾個原因。一個是基于我們國家現行的法律和法規,大家一定看到過,由國家社會勞動和保障部在2004年頒布的最低工資標準,明確提出了最低工資標準的原則、方法,還提到了國際上通用的準則,最低工資確定標準是按本地平均工資的0.4—0.6倍來計算這個最低公司。
以長沙地區為例,長沙2006年的平均年工資是兩萬四,每個月大概是兩千。兩千塊錢工資如果乘以0.6的話,就是一千二,大家知道我們有很多隱性收入,并不體現在收入里面。再加上去年的物價因素和一些自然增長,我認為1500是有依據的。
另外一個,我們認不認可、怎么認可確定最低工資的標準。一個原則是我剛才提到的國家頒布的最低工資法規,同時還有福特先生在一百多年以前提到的最低工資標準,我可以背下來,“我們國家的大多數公民是靠工資生活的,他們的消費水平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繁榮”,這說明了工資的重要。另外他說,“工人的工資承擔了工人在車間之外的所有業務,它要解決它年老以后的生活問題,它也許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他要讓孩子有房子住,有衣服穿,受教育,并且還能夠有一定生活的小享受”,這是福特先生大概一百年以前,他給工人確定工資標準的原則。另外一個是馬克思對工資的看法,他說這樣談這個問題的,工人的工資至少要解決三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他本身基本的生活需要,就是他生存的基本生活需要。資本家為了讓他干活,就必須給他飯吃。第二個是為了讓他干好活,所以工人的技能也要提升,所以有一部分是可以幫助工人提高自我技能的。第三,為了不斷地給資本家創造價值,工人還要為資本家培養和撫育后代,就是撫育勞動力的接班人。馬克思的思想也是三個,就是自我生存、自我提升和撫育后代的責任。
不管按哪一個,按現在的消費水平,我認為大概都要在1500塊錢左右。
有責任感的企業必須遵守《新勞動法》
主持人:在兩會期間,有些代表也提出了一些議案,一個是“取消無固定期限合同條款”的議案。您對這種說法是怎樣的評價?
向文波:我個人認為《勞動合同法》是很好的法律,是和諧建設的基本基礎。在我個人看來,對我們《勞動合同法》的過度反應我認為是不適當的,像中國這樣的勞動法,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早就已經頒布并且已經實行了,因為弱勢群體不可能永遠靠市場解決,這是競爭的結果,全世界,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對弱勢群體的保護都是通過法律來保護,所以很多國家都有最低工資標準,都有勞動者的基本福利和社會保障要求。所以我覺得中國這個勞動法的問題不是太嚴格了,我感覺,它是來的太晚了一些,其實更早就更好。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它的價值除了為企業自身創造利潤以外,它還是一個社會責任,要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履行必要的社會義務。如果一個企業連基本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都不能承受的話,這個企業本身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個人的觀點,這個勞動法應該是很好的法律,每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都應該切實按勞動法處理好勞資關系。
主持人:我們這幾年成為了世界的制造工廠,但我們工人的工資水平是比較低的,現在有一些情況,沿海地區出現了招工難的現象。這是市場原因促使我們工資提高,還是政府確實需要制定這樣一個東西,來保障我們的最低收入?
向文波:確定我們基本工資的原則,大家認可這個原則,剩下才是數字,才是多少錢。
我感覺,目前我們存在幾個問題,一個是內需不足,這次總理在報告當中也特別提到了,要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概念。另外一個概念,我個人覺得我們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這幾年都取得了很好的發展,我們的國際貿易額現在排到了世界第三,外匯儲備達到了15200億美元的規模,并且還在一個快速的軌道上面。現在貿易的順差,過大的貿易順差也是一個問題,怎樣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和增值,這也是很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
我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跟工人的工資是很有關系的。所以福特先生一百年前就講了,國民消費水平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繁榮。如果以我們國家目前的最低工資標準,有些地方六七百塊錢的工資,我認為基本上只能解決這個工人的生存問題,只能維護簡單的再生產,不能有效地消費。我認為中國產品本身的價格,我們勞動者創造的價值,這是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的。比如說,我們家電行業現在全面是虧損的,我們家電行業的質量,還沒有到必須虧本賣的程度。比如我們的摩托車,是論斤賣的,我們出口一輛摩托車,只能賺五十塊錢。
為什么我們的產品價格這么低呢,并且我們的工資這么低呢,我認為,由我們低成本的勞動力創造的超額利潤,由我們低成本的要素創造的超額利潤,還有我們付出的環保代價所獲得的超額利潤,以及中國政府鼓勵出口,各種扶持性政策,為企業創造了超額利潤,全部被惡性競爭消耗掉了,全部變成了惡性競爭的本錢。
2005年我們國家實行了匯改,有記者問我說,你認為我們人民幣升值會對我們產品的出口產生什么影響?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就講,我說人民幣升值10—20%對中國產品出口沒有任何影響。因為我知道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太大了、太明顯,根本就不只10—20%。
那么事實上,從05年到現在,人民幣升值已經超過12%,但是1月份,我們國家海關總署已經公布了我們進出口和貿易贏余的情況,我們進出口是快速增長,貿易贏余達到了194億。
我講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增強提高中國出口的價格,來抑制過快的出口增長,另外一個是通過提高匯率,就是提高人民幣匯率,使人民幣升值。但這兩種方法產生的結果,后果卻不同。
如果是人民幣升值平衡這個貿易的話,對我們國家來講是不合適的。大家知道人民幣升值對于一個出口為主的國家來講是吃虧的。我們現在人民幣升值12%,意味著我們一萬五千兩百億的美國儲備貶值12%。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國內的居民,就是國民并不能分享人民幣升值所帶來得好處,因為我們的國民都是在國內消費。
如果我們出口價格上調12%,這將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呢?假如我把這12%里面的一半,6%用于來提高我們員工的工資的話,我相信這1500塊錢的工資是綽綽有余。如果說把3%用來提高我們出口企業的利潤的話,那么我相信我們出口企業的效益會有根本性的好轉。如果說把其中的3%,用來提高作為我們國庫收入的話,那么我們的國庫,我們的財政會更加從容。
但遺憾的事情是,要看我們中國企業市場化行為來達到提高價格的目的,這是做不到的,因為我們的國人喜歡惡性競爭。這時候我倡議提高員工的工資,事實上就是以國家法律手段,全面提高出口產品的成本,逼迫出口型企業提高價格,因為我們有提高價格的權利。我相信,也許我們不能幫助企業實現更多的盈利,也許不能幫助國庫增加更多的收入,但至少可以讓我們的國民得到更多得實惠。如果我們的工資標準能夠提高到這樣一個標準的話,那么我們國內的需求將是另外一番景象,又會創造大量的就業。
我提出這點以后,網上有很多評論,有的說向總你這個建議很好,但是會不會引起通貨膨脹?我個人認為,把通貨膨脹的壓力和責任放在低收入階層身上,這是荒唐的,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不可能靠壓制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水平來抑制通貨膨脹,全世界可能也沒有這樣做的。
第二點,很多人講,大幅度提高工資會不會使很多企業倒閉,至少出口型企業是有價格空間的,對于國內企業這些來講,提高員工的工資,只是相對提高它的成本,絲毫不會影響企業的盈利,也不會引起倒閉。比如說兩家餐館,如果是一家提高工資,另外一家不提高工資,可能會造成經營上的困難,但如果說兩家同時提高工資,我相信對他們的經營也不會造成太多的困擾。所以在國內來講是成本的概念。所以我覺得國內企業不會造成大量倒閉。相反,國內需求的提升會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不是失業機會。我覺得這個工資的問題,目前來講是解決中國一系列問題的“鑰匙”。這是我對工資問題的看法。
世界工廠,不當為好
主持人:在中國,尤其是一些農民工,收入確實是很低,當然城市里的一部分人收入也很低。如果提高工資,有些人認為我們“世界工廠”的位置就沒有了,您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工廠”的錢該不該賺,如果有影響的話,這個影響有多大?
向文波:為什么說國家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要調整經濟結構,為什么我們現在要提出科學發展觀。我認為,過去的發展方式,是不能夠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這里面有幾個主要問題,在溫總理報告里面也提出了這些問題,盡管過去我們獲得了很好的增長,但是我們付出的代價也很大。首先是環保問題,我們付出的代價很大;然后是資源消耗過大,我們現在資源緊缺。所謂調整經濟結構,要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就是要由過去片面追求規模到追求效益的一個轉變。你剛才提了一個問題,我們成為了“世界工廠”,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個“世界工廠”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我們可能看到有很多出口,有很多就業,但我們仔細分析,這里面還是有一些問題。就業,我認為有有效就業和無效就業。比如一個農民工,他在家里種田,不出來打工,與出來打工的收入沒有什么區別,這種就業某種意義上就是無效就業。
你剛才提到,在沿海地區出現了“民工荒”找不到民工,他們在家里也是吃飯穿衣,他們出來要忍受與家里分離之苦,必須要忍受很差的生活條件,甚至有時候會受到歧視,那么某種程度上他不想出來務工,這樣可能就是無效就業。有些產值實際上很低,除了增加絕對值以外,并不產生實際性回報的出口,對我們來講也沒有意義,除了消耗我們國家的資源,比如知道我們這里的勞動力很便宜,知道我們這里不講環保,環保成本很低,知道我們中國政府非常希望引進外資,可以給他們很多的優惠,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來到了中國。
作為我們中國考慮的是,我們不希望永遠這樣,希望他們外國企業來到中國以后為我們做貢獻。比如說為我們員工提供必要的基本福利和保障,給他們基本工資水平的時候,他們覺得這個時候不愿意承擔這種責任,那么這種企業對我們中國來說要來有什么用呢,相反他們消耗我們大量的資源。
比如像我這種人,再過二十年可能會變成社會的負擔,在我精力旺盛的時候,如果我的勞動不能產生積累,那么等我年老以后,我靠什么生活。對于中國政府來講,如果我們不能利用人口恒定這樣一個有利時機,為發展打下基礎的話,那么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依靠什么呢?這是一些大的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所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好,調整產業結構也好,都跟這個東西是有關聯的。
我認為有一些企業,本身是沒有社會價值的,這些企業我認為要是走了,我覺得也沒有什么可惜的。因為我把這類企業叫做“候鳥”企業,是跟著氣候走了。到這里來以后,把我們低成本勞動力差的吃不上了,環境用的差不多了,政策用的差不多了,當希望它給我們社會有回報的時候,他走了。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不能寄托在這些“候鳥”之上。
理性看待再融資
主持人:向總也是上市公司的老總,我們看最近的證券市場很熱鬧,指數從六千多點跌下來了。昨天我們也是征集了一些網友的問題,要在這里跟您請教一下。三一重工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在中國這些上市公司里面,應該算是典范之一,我們公司的成長性,第一批股改也順利地通過了,尤其是公司有兩回分紅,三回送紅股。最近市場上出現一個情況,大家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出現了很多爭議,向總您是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怎么看待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現象,尤其是在目前這個時候?
向文波: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一路走來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需要具備這樣一些條件,一個是要有成熟的股民,就是成熟的投資者。我認為,中國人對資本市場的認識,也是在一個慢慢逐步成熟的過程。另外,我們資本市場的制度設計也存在一個慢慢成熟的過程。05年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一個制度性的問題。我認為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認為這是第二個條件。一個成熟的健康的資本市場,是在這兩個條件基礎之上的。
中國資本市場,我個人認為也經歷過很多風風雨雨,涉及到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和了解的問題。股改以前,大家對股票的流通很恐懼,股票流通會帶來股票的大幅度下跌,所以提出了支付對價的概念,今天我們看到股權分置改革以后股票沒跌,并且從一千多點,漲到了六千多點。你剛才提到了融資的問題,我認為融資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對融資行為,大家應該理性地看待,不必反應過度。如果一個資本市場沒有融資的話,這是不足的,或者是無效的。像美國、香港這么大的資本市場,包括倫敦,他們也在不斷地擴容,甚至希望把各地的融資企業都拉到他們的市場上去融資。
當然中國資本市場有它的特殊性,從制度設計到我們的股民成熟,都有一個現實的情況。針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這個現實情況,我認為適當掌握和控制融資的節奏,這也是必要的,就是讓大家都有一個消化的過程,理解的過程。所以我個人認為,過大規模的,過于集中的融資可能會造成我們中國市場不必要的波動。中國證監會最近也是在反復強調,叫嚴格審查企業再融資,并且嚴格審查企業的上市。大概我想對股民的擔憂有了一個很好的回應。
印花稅問題——股民利益大于一切
主持人:您解答了第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第二個話題也很熱,全國政協一號提案,就是有關印花稅的。您認為印花稅該不該降,或者怎么降?
向文波:對于中國的全局,對于以人為本的政府執政歷年,以及和諧社會的要求來講,我認為資本市場的穩定,股民的利益始終是高于一切的。所以我認為政府任何決策的出臺都必須考慮這個因素。跟資本市場的穩定,股民的利益和落實和諧社會發展,以人為本的高度去看的話,印花稅是小,股民的利益是大。就是說必須要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印花稅是不是該增,什么時候增,增多大的幅度我認為這些問題都應該結合資本市場的情況妥善處理,增收的范圍和幅度方面,我認為都要結合資本市場的情況進行處理。
三一重工決不過度減持
主持人:還有一個大小非的解禁,您來之前,我們看了三一重工的大股東,有兩次減持。您怎么評論這個現象?第二個問題,大小非的解禁會不會壓垮我們的牛市?
向文波:資本市場一路走來,我們的股民真的是受到了太多驚嚇。首先當時國有股減持,造成市場的一片恐慌,然后是股權分置改革,全流通,又造成資本市場很大的恐慌。現在回過頭來看,有些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有些擔心也是多余的。
我認為看到我們資本市場的這種改革,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看清楚這種改革是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業績,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發展后勁,是不是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假如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資本市場發展的話,我認為大家就不必感到恐慌。我們三一是第一家股權分置改革通過的企業,我們也會率先通過這個權利。但我可以負責任的講,我們絕對不會在二級市場上面過度地減持。在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我就講過,我們梁總也說過,他有生之年絕對不會放過對三一重工的控股,減持再多也是51%,我當然不是說一定要減這么多。
第二個概念,事實上大股東的減持同樣會考慮二級市場的反應。因為最大的利益還是大股東,不是流通股東。比如說三一重工占60%多的比例,資本市場每下跌一塊錢,受損失最大的不是流通股東,而是大股東,這個概念大家一定要很清楚。作為我們來講,任何資本市場的操作都會考慮這個因素。
第三個觀點,我們三一重工自股權分置改革以來,大家覺得我們在資本市場當中有幾次減持,大家可能已經忘了,在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我們增持了很多股票,我記得好像是兩千萬股,到現在為止,我們減持的股票,真正原始的股票目前減持的是很少。
另外,大家對大股東的減持也不必反應過度。假設我們現在有很好的投資項目,我們要投資的話,可能減持是有道理的。比如說我們對一些員工實行股權激勵,大家知道我們三一重工過百億,給很多員工進行了很高的獎勵,這些東西都需要現金。
另外我們要改善財務結構的話,可能也會有一些減持。總體來講,最大的利益相關者,某種意義上不是我們的小股民,而是大股東本身。我認為大股東的行為,都會以這個作為基本考量,它會非常的理性。
所以我敢肯定,即使我們真正進入了全流通時代,在二級市場上面,大量減持的現象也不會發生,大家完全沒有必要恐慌。作為我們投資者來講,還是要看這個企業的投資價值,就是這個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成長性、盈利能力,看它的投資價值,以這個作為我們的基本考量,所以我認為不必對這個大股東減持有過多的恐慌。
大小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
主持人:現在市場一直在下跌,包括今天也一直在下跌,下跌中肯定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出來,最近很多金融股搞再融資,還有一些大小非的解禁,有些人開始質疑股改,就是說股改的時候都能流通完了以后,大小非的利益就能趨于一致。目前為止,我們的很多上市公司,包括我們三一,大小股東的利益已經趨于一致了嗎?
向文波:我認為是一致的。剛才我講了一個觀點,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后,最關心股價的應該是大股東,因為它是最大的利益相關者,我們股價每低一塊錢,作為我們的大股東,要占里面的60%多,小股東可能分散在各個小股民,可能是上萬,幾十萬的小股民,對他們來講,他們的損失承受遠遠低于大股東。企業好了,最大的受益者當然也是大股東。從這一點來講,我認為是一致的。
世界上成熟的資本市場其實都是全流通的,這種游戲規則能夠完善上百年,并且大家樂此不疲。任何一種制度設計,如果只利于一方,而不利于另外一放的話,某種程度上都是玩兒不下去的。比如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中國股價跌到一千元左右,那時候就玩兒不下去了,新股沒辦法發行,盈利也沒有,股票交易量也很少了,就是玩兒不下去了,這個才改革。一個制度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并且發展,大家一定要認可它的合理性。美國的證券市場、日本的證券市場、英國的證券市場、香港的證券市場,這些市場的股票都是全流通的,大家對于這一點不要過于恐慌。
主持人:三一股民聽了向總這番話,可能信心會更加足。
向文波:大家一定要放心,作為三一來講,我們肯定不會在二級市場上面做大量的過度減持,至少現在為止我們也沒有這樣一個計劃。
GDP保持8%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底線
主持人:剛才我看您拿政府工作報告過來,今年對于GDP的增長和CPI的控制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GDP大概是8%,CPI大概控制在4.8%。如果根據這個數字來看,我們經濟增速減慢的速度還是很大的。去年好像是11%點多,如果今年真的是按照總理講的8%的話,確實是放慢了很多。您在博客里面也說,非常看好中國的經濟。參加完上午的會議以后,對于您目前的判斷有沒有新的變化或者是認識?
向文波:跟我的預期基本是保持一樣的,總理提出我們要保持GDP8%,我個人認為這個8%是底線,是必須確保的,我認為是有可能超過的,過去也是這樣。8%是底線,不是上限,這是一個概念。關于物價上漲的問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談了很多,他提出控制目標是4.8%,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他講這是今年調控的重大任務。在整個報告里面,惟一一個提九個要領的就是控制物價上漲。所以我覺得政府對這個事情是高度關注的,但我個人覺得確實難度很大。怎么保持8%的上漲,同時控制4.8%的CPI增長,這個難度是很大的,同時需要很大的技巧。
對于我個人來講,通貨膨脹方面,總理報告里面也講了,分析的也是很對的,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過去價格過低,有一個合理的反彈。
同時是要素的漲價,造成它的上漲,有它的合理性。作為我個人來講,一個方面是通貨膨脹率,另外一個是提高居民收入。如果說我們居民的收入水平,能夠高于通貨膨脹率,我認為這個問題就沒那么可怕了。我個人的觀點是,可能中國的發展需要一種新的判斷或者新的思維,我認為中國經濟可能要做好在膨脹中發展的心理準備。因為中國,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的發展和崛起,它足以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改變世界力量其中有一個,就是改變過去的思路。先進的發達國家,他們加起來的人口還沒有中國這么多,并且他們的發展時代,資源是相對充足的,能源問題沒有現在這么沖突。現在中國的崛起,再加上印度、巴西、俄羅斯,加上世界經濟難得的和平發展,每個國家都在搞建設,這種能源、資源供需矛盾會繼續加劇,像石油、原材料的價格我認為還會上漲,這些上漲自然而然也會帶來其他的上漲。大家一定要認可這種合理性,我個人覺得,我們不能因為恐懼通貨膨脹而喪失發展機會。只要我們的收入水平高于通貨膨脹水平,只要我們沒有結構性的矛盾,我認為適當的通貨膨脹是可以去忍受的。
另外,通脹并不可怕,不怕漲價,只怕壟斷。比如說豬肉,大家覺得豬肉價格很高,為什么很高呢,是因為人們覺得養豬不賺錢,如果養豬的人多了,價格自然會回落。但如果把這個壟斷起來,人們養豬的積極性也沒有,肉還是會漲價,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還是要相信市場,利用市場的調劑功能去調節物價。當然政府在一些特殊時期,采取一些特殊方法,遏制物價的上漲也是必要的,這是總理提出來的要加強宏觀調控的思想。總體來講,我們必須把市場和調控、政府行為,有效地結合起來,保持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抓住二十年機遇期這樣難得的發展機會,這對我們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向總今天花了寶貴的時間,跟我們網友一起分享兩會心得和對一些熱點問題的看法。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再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