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2008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甘肅省學術年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路甬祥提出,2007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制造大國和出口大國,但需要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強國轉變。
路甬祥在《新形勢、新挑戰、新需求、新目標———由制造大國走向創造強國》的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制造的戰略目標、歷史任務和職責所在。
他指出,中國制造工程應致力于節能減排,并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與國際競爭力,這是中國制造的戰略目標。而開發和應用自主創新技術,提升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是中國制造的歷史任務。中國制造應承擔起制造工程創新的責任,研究提升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及人才培養等相關戰略和政策。
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和我國30年改革開放發展,使我國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大幅增長、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也顯著增強。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一大批制造企業日益成長壯大,特色制造產業集聚區逐步形成,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競爭力與日俱增,全球制造中心正在向我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但我國制造業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許多領域仍處于國際產業分工價值鏈的低端,創新能力較弱、自主核心知識產權較少,大型跨國經營企業和國際著名品牌少。
而除了上述差距之外,當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還有著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且任務艱巨的背景。路甬祥指出,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許多重要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必須通過技術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節能減排,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
新需求涉及六個方面
路甬祥指出,21世紀是一個全球合作共贏的時代,信息與網絡技術引發了制造業的革命,只有那些有核心競爭力、善用全球合作的企業才能在制造工程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同時,市場已開始從關注產品質量、使用壽命、產品價格轉向產品功能、文化喜好、環保要求以及可再生、可變更能力和靈活的價格形態等。
在談到未來制造業的新需求時,路甬祥從六個方面進行了說明:
一是降低資源、能源的消耗和排放。當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資源和環境的嚴重制約。未來20年制造業的增長如果仍單純依靠數量將是資源能源和環境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必須依靠科技進步、采用綠色制造技術,在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的同時努力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這也是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二是綠色制造,也就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資源節約和環保成為當今先進制造的新要求。以人為本的制造正從依靠生產要素投入向依靠人的創造力、從單純市場贏利向人的全面需求與良好環境轉變。在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原則下,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將實現根本轉變。
三是保障糧食安全。傳統農業裝備已不能滿足現代先進農業的要求,精準農業技術裝備是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農業裝備的改造與創新。
四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健康,中國醫療設備行業需要提高研制能力。
五是適應世界的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我國制造業面臨個性化需求和標準化需求并存局面,一方面,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需求已經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國內制造業還不能充分滿足;另一方面,我國標準產品的大批量生產方式發展還不充分,影響大規模生產質量和效益的技術管理要素,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
六是開拓制造業的新領域,主要有開拓空天、海洋、地下工程裝備,開拓新能源、先進核能、環保等新領域裝備,開拓信息、生物醫學、智能機械等新領域。
制造業的新目標與新對策
在談到新目標、新對策時,路甬祥指出,自主創新是制造強國的核心支撐,未來應加快信息化進程以及制造工程人才的培養與管理,并制訂相關扶持政策。
他指出,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制造技術等相結合,將引發產品設計方法和工具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企業間協作關系的創新等,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因此,要提升重大工業裝備成套化、系統化能力,完善產業鏈、發揮市場拉動和技術推動雙重驅動力的作用,大力發展成套裝備和基礎裝備,解決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不良的頑癥。
同時,應改革創新制造工程教育,以滿足制造工程師應具有寬厚的科學、技術和社會人文知識,終身學習、自主創新等專業技能,應建立起制造工程知識管理、網絡管理、創造性人才管理的新模式與新政策。
為扶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路甬祥建議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扶持政策,如政府采購首臺、首套的國貨優先;政策和金融支持買方賣方信貸,支持使用國產裝備;實行差別退稅政策,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加基礎前沿研究投入,培育技術源頭與后勁等。
他指出,進入21世紀,全球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趨勢更加明顯,制造業面臨全球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挑戰,中國的機械工程應成為面向全球多數人的大眾制造與服務工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