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一部三一的發展史也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思想解放史。如果說,改革開放的思想打破了所有制的束縛,使三一能夠從板結力極強的計劃經濟土壤中脫穎而出的話,那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讓三一董事長梁穩根先生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加入到黨組織。如果說,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明確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科學發展觀則為三一注入了無窮動力,讓三一在十幾年時間里飛速發展起來,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江山代有才人出”,改革開放確立了實踐標準、打破了所有制的禁錮,激勵一代優秀的青年知識分子離開既有的人生軌跡,開創了事業的新篇章。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三一創始人就是在“誓為民族工業的振興而奮斗”的誓詞下,丟掉了在別人看來無比珍貴的“官帽子”、“鐵飯碗”,走向了前途未卜的創業之路。幾年過去了,在企業初具規模、產值達一億多元的情況下,他們沒有“小富即安”,而是努力尋找實現夢想的最佳途徑。1994年,三一開始了新一輪創業,公司從漣源搬到長沙,經營從材料工業轉入了工程機械制造業。十多年來,三一人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打造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里,市值第一的三一重工。
對于站在市場經濟潮頭,搏風擊浪的民營企業家來說,“富而思源”是企業高品質的一種體現。三一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公司董事長梁穩根先生創業以來,曾三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新世紀初,“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讓民營企業家們找到了心靈的歸宿。2004年,梁穩根先生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18年來追求的夙愿。繼而他又當選為湖南省民營企業界唯一一位黨的十七大代表,步入了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殿堂。正如梁穩根先生所說,三一的事業與黨的事業融為了一體。
30年改革的歷史,是中國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從內到外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我國民營經濟占全國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9%上升到2007年占據大半壁江山,年均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全國GDP9%的平均增長水平,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75%以上。民營經濟占每年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80%,科技創新成果的80%,同時利稅以每年45%的速度遞增。三一作為湖南民營企業界的標桿企業,幾年來取得了突破性發展,2007年實現銷售135億元,利潤40余億元。如今,三一在歐洲、非洲、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子公司,其中印度產業園建設已經初步完成,美國制造基地正在建設,歐洲的幾家子公司已完成征地工作。今年上半年,三一集團直接出口超2億美元,產品銷售至109個國家,三一的國際化戰略正持續穩步推進。
隨著三一的飛速發展,從跨百億到攀千億,三一有著一個更為宏偉的目標,那就是在未來5—10年的時間內,把三一打造成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除此之外,我們在想,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我們有責任再貢獻些什么,來改變現在普遍存在的落后和粗放的生產管理,真正實現新型工業化,從而推動整個行業乃至社會的進步。那就是我們能不能貢獻一個倍受推崇的模式亦或一個偉大的管理思想——三一生產方式(SPS:sany production system)我們正為實現這個夢想而努力,我們相信,這份貢獻將遠遠超出有形的物質財富,可能成為澤被后世的商業傳奇。
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的目的是什么呢?應該是惠及全民。具體到三一來說,發展就是讓每個員工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這樣才能共同構筑和諧融洽的企業氛圍。三一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一“幫助員工成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在三一,獨具特色的員工培訓,清晰可見的職業通道和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讓一批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得以快速成長,進入公司高層,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至此,我不禁想起梁穩根董事長的一段話:“我夢想三一員工能過上富足而有尊嚴的生活,成為令無數人羨慕的人。”富足與尊嚴不正是企業和諧的最高詮釋嗎。隨著三一實現世界500強的努力,我們必將把思想解放與企業和諧推上更高的層次。這令我們每個三一人無限神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