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護環境和恢復生態
1.更加突出結構減排。一是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國家下達的落后產能關停計劃。對產能過剩行業堅持新增產能與淘汰產能“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的原則,嚴格環評、土地和安全生產審批,防止新增落后產能。二是改造提升現有產業。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的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質量品種、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重點,進行改造升級,用信息化技術推動現有產業技術提升。三是大力發展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快完成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推進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定,健全飲用水水源環境評估和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備用水源,確保飲水安全。繼續推進“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松花江流域、黃河中上游、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等重點流域和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依法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嚴格人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完善監測預警監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區達標評價體系,加強省界和重要控制斷面的水質監測和信息公開。建立健全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繼續推進縣縣建設污水處理廠工程.開展農業污染減排工程建設。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廠脫氮和污泥處理、化工行業氨氮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處置等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產業化。
3.以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為重點,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力爭到2020年新車排放控制水平與發達國家看齊。加大車輛環保監管力度.加強在用車環保年度監測,嚴格機動車尾氣治理,加快“黃標車”更新淘汰。二是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連控。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晉陜蒙等區域為重點,著力構建“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的區域大氣聯防聯控新機制。加強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和分級管理.切實降低城市細微顆粒物和臭氧超標及區域大氣復合污染。三是繼續實施燃煤電廠和鋼鐵廠脫硫脫硝、水泥廠脫硝、石化、有色等行業煙氣脫硫等減排工程,加強環境監管.確保已建成污染治理設施有效穩定運行。
4.著力解決重金屬污染防治。科學調整重金屬企業環境安全防護距離.禁止在重要生態功能區和因重金屬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不能穩定達標區域新建相關項目。優化重金屬相關產業結構.遏制突發性重金屬污染事件高發態勢。健全重金屬污染防治法規標準.建立重金屬污染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責任追究機制。實施重點區域重金屬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將其作為受理審批區域內重金屬行業相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前提。推進重金屬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和重金屬污染自動監控適用性檢測。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證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加大環境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5.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自然生態保護。控制化肥、農藥、畜禽養殖等農業面源污染,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技術:鼓勵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的污染物統一收集和集中處理,實施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加快農村改水、改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縣域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小城鎮和規模較大村莊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城市周邊村鎮的污水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網。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水平。加強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農田防護林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