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舉辦了全國機械工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全國機械工業先進集體代表、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并講話。他強調,機械工業要大力弘揚勞動模范精神,發揚行業光榮傳統,牢牢抓住當前加大投資、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機遇,深化改革、銳意進取,為振興裝備制造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賈慶林強調,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也為我們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機械工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和希望同在。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我國振興裝備制造業的一系列政策、規劃,堅定信心,扎實工作,推動機械工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大力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著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加快推動我國機械工業由技術模仿、技術跟蹤向技術創新、技術集成轉變,由局限于中低檔裝備向高檔、頂尖技術裝備進軍。要鼓勵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制造出更多高大精尖的機械設備,不斷提高重大技術裝備成套化、高技術化和國產化水平。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動企業聯合重組、做強做大,推動企業積極“走出去”,真正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徐匡迪,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等參加了上述會見活動。
繼續保持行業平穩加快發展
當日上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召開了二屆六次理事擴大會議。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表示,目前機械工業遇到的挑戰和機遇并存。
于珍表示,今后機械行業將把保持機械工業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中心任務,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裝備產業,為當前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于珍強調,今年我國機械工業將堅持擴大投入與調整產業結構并重的方針,把技術改造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抓住國際經濟停滯,原材料價格、設備價格大幅下跌的有利時機,用高新技術改造落后的技術、裝備和工藝,加快提高行業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實力。下一步,我國機械工業將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支持有優勢的大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并且,中機聯將根據機械工業產業鏈長、產業相關度高的特點,進一步加快區域布局調整,推進機械工業集聚發展,積極推動工業園區需要的物流、金融、商貿、信息、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技術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此外,由于中小企業占機械行業企業總數的90%,今年中機聯還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于珍指出,一些中小企業的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經濟規模偏小,信息閉塞、融資困難,在技術創新能力、工藝技術水平,人員培訓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確實存在較大差距。針對這些問題,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將幫助中小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爭取財政支持政策,并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咨詢服務,重點支持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走“專、精、特、新”和與大企業集團協作配套的路子,實現規模經營。為此,今年中機聯將在適當時機組織召開機械工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會。
企業應收賬款增幅明顯減少
中機聯副會長蔡惟慈則從更具體的方面分析了有利于未來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因素。他表示,除陸續出臺的一系列促進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以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外,目前我國機械企業的產銷率為97.5%,與2007年的97.67%水平基本相當,產銷水平保持高位說明行業增長與產值增長同步。中機聯在與百家重點聯系企業的調查中了解到,2008年我國機械企業的手持訂單量雖在逐月遞減,但12月的增幅也在17.81%。企業12月當月的月度產值與往年相比仍處在較高水平,全年出口創匯額雖然增速放緩,但總量還在正常水平,因此當前形勢并沒有之前預測的那樣嚴峻。同時,我國機械企業的應收賬款增幅也明顯減少,說明企業注意了現金流的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08年1~11月應收賬款增幅為15.42%,而沒有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時2008年1~8月的統計數字超過20%。
蔡惟慈提出的一組數據表明,在2008年小企業表現出了比大中型企業更強的增長態勢。2008年機械工業中的小型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在30%以上,從對整個機械工業發展所作貢獻看,小型企業約占六成到七成,超過了大中型企業所作貢獻的總和。如利潤總額,全行業比上年增加649億元,其中大型企業18億元、中型企業176億元、小型企業455億元;大、中、小三類企業對增加總量的貢獻率,分別為2.8%、27.09%和70.10%。蔡惟慈強調,機械工業產業鏈較長,對于專業化需求越來越高,在此趨勢下小型企業的發展作用不容小覷。
這次機械行業的表彰活動距離上一次表彰已經時隔14年,共評選出全國機械工業先進集體99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530名。在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進一步顯現之時,該表彰的啟動無疑將進一步調動企業對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