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遇冷的大背景下,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會于17日至19日舉行。種種跡象表明,亞洲國家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危機的努力,將給亞洲區域合作發展帶來新機遇。
這是國際金融危機暴發以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共聚博鰲討論區域合作的一次高規格會議:從總統總理到部長,從企業家到學者,群賢畢至。盡管報名截止日期提前了近10天,參會人數依然達2700多人,其規模為歷年之最。
來自官方、企業、學術界的代表一起討論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共謀未來發展,體現了亞洲和其他地區加強合作,共渡難關的努力和信心。
這一信心首先來自亞洲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2000年以來,亞洲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過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20%,亞洲經濟總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貿易總額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外匯儲備占全球的四分之三,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信心還來自亞洲國家日益堅實的合作基礎。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亞洲經濟持續發展,對話合作方興未艾,共同利益不斷擴大。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合作對話、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東亞峰會等合作機制相繼建立并取得積極成效。
應當看到,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致使亞洲新興經濟體遭受重創,諸如出口銳減、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特別是國際金融資本的無序流動嚴重損害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利益這一事實得到充分印證。因此,通過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平臺,共同探討國際金融監管、新興經濟體發展等問題,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
在貿易合作方面,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存在很強的互補性,中國與東盟間在制造業領域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西亞的能源和東亞的制造業,也有巨大的相互需求;在相互投資方面,亞洲內部也存在提升空間。如果亞洲和其他地區能夠更大程度地相互開放資本市場,將進一步刺激相關國家的投資增長。此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制造業裝備水平相近,有利于加強區域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幾天的會議自然無法解決諸多復雜問題,但憑借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平臺,亞洲和其他地區加強合作和交流,可謂天時人和,人們可以期待,博鰲論壇與會者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將給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