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眼里,宋衍慶絕對算是泰安方圓百里數得著的“富二代”。但他身上并未有“富二代”慣有的俗氣,相反,踏實、內斂、睿智卻是給人們最大的感受。這位騎著自行車上班、與工人一起挽起袖子干活的“少帥”,融入、規范、創新、開拓,這是宋衍慶總結出的第二代民企接班人的八字真經。
宋衍慶,1973年4月生人,研究生學歷,2006年起任泰安泰山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經過其父宋緒山的創業積累,宋衍慶接班后的發揚光大,始建于1996年的泰山工程機械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管道施工裝備機械專業生產商,沒有之一,其履帶式系列吊管機占據國內市場85%以上的份額。
融入、規范
現代化的企業制度
宋衍慶:一個接班人必須融入到企業當中去,但是再靠老一輩以親戚朋友為主要架構組織管理企業,已經行不通了。企業要進一步擴大發展,不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那是不太現實的。
始建于1996年的泰山工程機械前身是一個汽修廠,就是十來個人的一個小作坊。當時的廠長,也就是宋衍慶的父親宋緒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河南中原油田的一筆訂單中嗅到了商機。“管線施工的吊管機當時全部是國外壟斷,價格高得離譜,但當時因為國內沒生產的,一些油田不得不高價購買外國貨。”宋衍慶告訴記者。
看到商機,宋緒山開始擴大產能,招呼親戚朋友不斷加入,迅速發展成了一個50多個人的團體。“那時候基本都是靠感情、親情來維持企業的運作,遇到一些重大事項或者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父親就招呼大家吃飯,一般事都能順利解決。”
但企業要發展,必須招人,而且要吸引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加入。“民企招人太難了,家族化太重是一個重要原因,有能力的人擔心你任人唯親,才華也施展不開。不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什么事按章辦事、論功行賞,專業人才就基本不愿意進民企的門。”
2006年,時年33歲的宋衍慶接過泰山工程機械的帥旗后,在企業制度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完善設置了公司的各個處室,凝練了自己的企業文化。有心的他,去別的企業參觀時總是帶著相機,專拍別人的“好制度、好文化”。“現代化的企業制度首先什么事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必須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有些事的抉擇上我更多時候還得聽大家的。”宋衍慶告訴記者。
當然,一個合格的民企接班人必須像老一輩融入到一個企業去,宋衍慶在進入公司后從車間工人干起,每天騎自行車上班,來到公司就馬上換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到車間與工人們一道勤懇工作進行技術攻堅,先后解決鉆孔模具反復試驗,改進了吊臂焊接工藝,使加工效率提高了兩倍,在職工中樹立起了自己的威信,這也使宋衍慶在掌舵后的各項改革得以有效推進。
創新、開拓
單靠關系營銷行不通
宋衍慶:老一輩通過偶然機會涉足一個新領域發現了商機,在當時缺少競爭對手的基礎上靠單純的低技術仿造也能在市場立足發展,但你能仿別人也能仿,不在科技創新上下苦功夫,就不會再有新的市場生存空間。
泰山工程機械的第一批吊管機,是宋緒山憑著修起重機和塔吊的技術,硬生生仿造出來的。“1996年的臘月二十八,我父親帶著工程師從泰安市趕到勝利油田,去看看吊管機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后來這臺吊管機成了他們的模本,不斷琢磨用手繪著制造圖紙就造出來了。”宋衍慶說。
宋衍慶擔任泰山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后,在技術創新上下了大功夫,在國內外市場上才形成霸主地位。他在完善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同時,設立了企業技術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人才獎勵制度,吸引了一批國內外著名機械類專家。同時,與清華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南昌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知名高等院校的合作,實現高端新技術成果的轉化,為企業多元化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的同時,宋衍慶帶領銷售人員開拓國際市場,先后考察了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成功加入了國際管道承包商協會,逐步擴大了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以前的市場很多都是靠關系,靠你傳我我傳他銷售,市場范圍很小。”宋衍慶認為,民企的發展中擴大市場、與國際接軌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有了好的產品才有硬的腰板去做市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