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性”困境
融資租賃在中國發展了30年,依然不為大眾所知,甚至不為金融業和企業所理解。無論內資、外資,還是金融租賃公司,大家還得想方設法讓市場認識自己。
萬鈞講了這樣一個細節:一個建筑客戶某次遞交項目投標時被告知沒有投標資格,因為該公司自己沒有設備,全是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租來的。“這說明招標者并不理解在融資租賃交易中,承租人擁有租賃物的占有權和使用權。”
雖然三大板塊的租賃公司發展有很大差異,但在發展困境上卻面臨著諸多相同的困境。社會認知度低只是其一,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問題。
比如,目前國內融資租賃公司的經營性租賃業務比例很低,整體在20%以下,而經營性租賃是真正具有融資租賃特色的業務模式,原因主要為:一是金融資產、實物資產交易市場等配套建設落后,二是相對融資性租賃,目前的稅收規定使經營性租賃和直接租賃的交易成本過高。
得不到充分的認識,使融資租賃業常常面臨不平等政策環境。萬鈞還遇到過一件啼笑皆非的事。前些日子,某部委通知他去該部領取補貼,他去了之后被告知,凡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擔保公司,都能領取一定比例的補貼,而中聯融資租賃被誤認為是擔保公司。雖然中聯融資租賃36500個客戶全部為中小企業,但萬鈞還是空手而歸。同是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并不能從國家鼓勵中小企業融資的優惠政策中獲益。
同時,雖然融資租賃與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相比,有很鮮明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但卻缺乏專門、統一的法律。在王佳林看來,很多部門在政策或法規制定過程中沒有重視融資租賃的需求并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因此融資租賃業常面臨這樣的窘境:整體市場環境進步了,但融資租賃的市場環境反而受到傷害。
比如,2007年《物權法》獲得通過,這對于中國市場經濟制度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進步意義,其中完善了第三方善意取得制度,正是這一點使租賃物在被善意第三人獲取后,租賃公司無計可施,面臨損失;其原因在于沒有推出配套的登記制度,租賃物權得不到法律確認。
王佳林舉的另一個例子是增值稅改革,2009年中國從生產型增值稅轉向消費型增值稅,這對于中國稅制改革是一大進步,但其中并沒有將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取得設備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使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取得設備的相對成本大為提高,融資租賃業務遭受很大打擊。
除面臨共同的制度困境外,中國融資租賃行業也面臨著行業內部協作與自律的需求。“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共同發起人,海航資本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劉小勇表示,雖然目前租賃公司不少,并將更多更深地介入到國家大型產業、新興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行業內的協作還不多;行業內應該深入交流、加強合作,共同培育市場。
他同時提醒,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行業自律應該受到重視。過去租賃業、信托業等都因遭遇過行業性整頓,傷及整個行業發展。“行業自律是對行業里每一個企業和經營者的保護。”劉小勇說,這是租賃業的基本共識。在“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高峰座談會上”,與會的租賃業代表紛紛強調行業自律的重要性并表達了自律的自覺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