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在北京閉幕的0十七屆六中全會把目光聚焦到了文化問題,文化強國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重大議題。此后一天,2011年10月19日,2011全國企業文化現場會在濰坊舉行,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授予“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稱號,濰柴動力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引發了眾多關注。
“一個企業沒有文化支撐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企業文化的真諦”,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如是說。濰柴過去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以熱情文化、執行力文化、創新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理念,2007年吸收合并湘火炬后,濰柴又提出了“包容、溝通、責任”的新文化,并被整個集團所認可;此后濰柴開始逐步導入感恩文化,最終形成了具有濰柴特色的“動力文化”體系。
談到為何把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授予濰柴,中國企業家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尹援平表示,濰柴動力是一家最具代表性的、擁有重型卡車、動力系統和汽車零部件三大業務平臺的汽車及裝備制造企業。濰柴動力一直堅持發揮企業文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按照清晰的發展戰略,依靠科學的治理機構、完善的機制體制和嚴格的制度流程,銳意改革,搶抓機遇,敢于挑戰,勇于創新,連續多年實現快速增長,不斷取得行業內的驕人業績,創造了以企業文化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典型經驗。
企業家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支撐
在濰柴的科技展廳中,濰柴的“約法三章”展板引起的記者的關注,“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做太平官;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為企業干實事,為職工干好事;以身作則、清正廉潔、要求職工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不允許職工做的,我們堅決不做”這是1998年濰柴新一屆-班子上任時向全體員工做出的“約法三章”鄭重承諾,十幾年來約法三章已經成為濰柴-班子的行為準則。
在傳統文化中,儒家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因為只有實踐才能更好的探知事物的本質,只有實踐才能把道德意識完整的體現出來。濰柴動力-班子正是做到了知行合一,他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踐行企業價值觀,并積極探索企業文化與經營管理實踐有機結合、集團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徑、以動力文化點燃可企業各級管理團隊和廣大員工干事創業的熱情,使企業文化里有效地轉化成為企業的凝聚力、戰斗力和競爭力。
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需要有不同層次的文化的支撐,譚旭光董事長都會對企業文化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指導性意見。企業發展到現階段,公司更是把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到戰略發展、資源配置和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經營的高度。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的創建,是濰柴進行企業文化梳理和升華的開始,同時也將進一步向整個企業文化大系統注入新的思維。
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發展創新
文化,是華夏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文化,是百姓自覺,百姓自興,民族振奮的靈魂和標志,對于一個成功的企業,其企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視的。
十幾年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潛心打造核心競爭力,使濰柴實現了跨越發展,確立了在中國汽車和裝備制造業的領軍地位,并逐漸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定話語權。經歷了多次并購之路后的濰柴文化融合與其他的企業文化通過相互接觸、交流,進而相互吸收、滲透,融為一體,并最終形成一個融合了不同文化優良特質的全新文化。譚旭光表示未來不但要把文化建設融入到經營中、并且要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圍繞企業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規劃制定文化建設方案。
引領企業發展,以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這就是先進的企業文化的作用,獨具特色的動力文化將繼續引領濰柴不斷發展,創新前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