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卡特彼勒中國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曉波博士和他的老板——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Tana Utley女士剛剛渡過了一個忙碌的2011年。在這一年里,研發中心的人員不斷增加。每增加一名員工,就猶如多播下一顆種子,未來的收獲就多一分。而1月4日研發中心與無錫當地簽訂的二期擴建協議,和1月5日在南通破土動工的亞太試驗場則預示著2012年將是更加忙碌的一年。擴建將于今年6月完工,試驗場則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將成為卡特彼勒在中國研發投入的里程碑,為卡特彼勒保持在中國乃至全球的領先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011年10月24日,卡特彼勒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獲利勁升44%,每股盈利則從2010年的1.22美元提高到1.71美元,提高40%。在全球經濟局勢動蕩不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停工、許多工程機械行業的企業都陷入停滯不前、資金鏈緊張的大背景下,卡特彼勒交出了有史以來最亮麗的成績單,帶動當天美國股指上揚。
這樣好的成績,與卡特彼勒一貫重視研發工作密不可分。以發明履帶起家,并把公司的英文名字“Caterpillar”寫入字典的卡特彼勒,在其近90年的發展歷程中,即便是在經濟蕭條的時期,同樣確保對研發的投入。“2009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廠家都停止或者減少了研發投入,卡特彼勒有些項目也延緩,但是只有研發部門保持正常推進。”孫曉波這樣說。僅2010年一年,就在研發領域投入19億美元,并獲得620項專利。
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令任何一家跨國公司都無法忽視,卡特彼勒也不例外。作為一家最早在中國建立辦事處的美國企業之一,卡特彼勒把與中國共贏作為公司8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就成為重要的落子。從中心成立到現在的兩年之內,無錫研發中心不僅吸引來了在汽車行業擁有豐富經驗的孫曉波博士帶隊,還擁有了500多位工程技術人員和支持人 員,這對卡特彼勒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也是研發中心最大的成績之一。在這500多位工程技術人員里,很多人都是從美國學成歸來,他們中一部分人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回到美國;另一部分則舉家搬遷到無錫,他們是中國研發中心的重點培養對象,也是將在中國擔任重要職位的人才儲備。還有一部分則是從大學里招聘的應屆畢業生以及從其他公司吸引來的人才,他們是本地人才,占無錫研發中心人才庫的主要部分。為了提升人才質量,卡特彼勒無錫研發中心從美國、歐洲請來在卡特彼勒公司內有很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員工開展培訓項目。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有了得力的人才,研發工作才有了保證。卡特彼勒出色的業績與提早開始布局研發工作密不可分。“中國研發中心的工作對卡特彼勒中國的營銷收入是有很大幫助的,比如它可以幫助產品很快的國產化,還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有時這種效果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就能見成效。”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Tana Utley女士說。
2011年,無錫發動機工業園推出的1104系列4缸的珀金斯發動機和1106系列6缸發動機原來都由英國設計,但引進中國后做了很大改進,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兩種發動機的整個認證研發都在無錫進行,沒有無錫研發中心這個產品不可能這么快投產,估計至少要晚一年,它的國產化率也達不到現在的標準。另外,無錫研發中心的一個發動機實驗室,則實現了發動機動力排放標準能達到最優,這個實驗室已經得到中國、韓國以及英國三個國家的認證,在無錫研發中心做過實驗的發動機,到這些國家不需要認證就可以通過。
1月4日簽約的擴建協議,將為研發中心新增多個輕、中、重型發動機測試間。同時也會添加多個為燃油系統,電子,液壓,冷卻,翻車和落物保護和虛擬現實技術而設計的試驗室。研發中心將增加更多的設計功能。這個階段預計在2012年6月份正式完工。
預計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運營的亞太試驗場,為研發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研發的產品能夠很方便地開始應用測試。試驗場與研發中心配合,將能夠進一步擴大研發中心的工作領域,為即將在天津投產的3500系列大型發動機、同樣布局南通的中大型裝載機、以及卡特彼勒近在咫尺的無錫、蘇州、吳江、徐州工廠提供強有力的支援,進一步鞏固卡特彼勒在中國的技術領先地位。
農諺說:桃三杏四,即桃樹從幼樹到結果需要三年,杏樹需要四年。對于孫曉波以及他領導的卡特彼勒中國研發中心來說,經過2009、2010和2011年的播種和耕耘,2012正是三年開始豐收結果的時候,而卡特彼勒在中國也將迎來另一個黃金收獲期的開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