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在今年舉行的“中國昆明科技創新與應對金融危機論壇”上表示,中國裝備制造業應抓住當前的發展機遇,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實現中國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可持續發展。
朱森第分析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自主創新程度低,缺乏過硬的品牌;生產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裝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擴張,重復建設問題日趨嚴重;風電設備、大型盾構機、施工機械、經濟型數控機床、大型水壓機等不少產品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等都是制約中國裝備制造業快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在工程機械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中意礦機堅持科技創新,堅持產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科研創新以客戶的實際需求為目標,研制性價比最好的產品,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產品可靠、操作性能好。其中,中意自主研制的首臺時產300噸建筑垃圾破碎站,打破了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
中意礦機已經成為國內建筑垃圾處理設備龍頭企業。國內首臺自主研發時產200噸/小時的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站在昆明投產、鄭州第一條固定式建筑垃圾資源處理生產線、深圳首臺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建設用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站、杭州首條時產260噸/小時建筑垃圾處理破碎站相繼投入使用!
建筑垃圾破碎站使用的環境比較惡劣,客戶對產品的可靠性、易維護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產品具有卓越的品質,對及時、高效的服務則更為倚重。中意之所以能在市場競爭中后發制人,除了技術和性價比優勢外,“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服務理念和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內外互動式全員大服務體系的建立,是其制勝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中意人憑著強烈的責任意識、自主創新的自強精神,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成為企業創新和行業服務標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