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5月卡特彼勒立融資租賃機構,第一次將工程機械融資租賃業務帶入中國市場以來,工程機械融資租賃業務一路摸爬滾打,在探索與學習中走過了7年的成長期,一路蓬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有各類租賃公司260余家,其中外資190家,內資試點53家,金融系租賃公司18家,其中專業從事或涉及工程機械融資租賃的企業數量超過1/4,“融資租賃”這個詞幾乎可以說幾乎是為工程機械行業而生。
推動經濟蓬勃發展 蕭條時期的 “強心針”
針對現階段國家緊縮銀根的大環境,銀行的按揭額度已經不能滿足相當一部分工程機械企業的銷售需求。尤其是規模較大、資金較為充裕的企業為了保證加速運轉,就必須尋找到能夠進一步刺激投資的新模式,融資租賃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滿足了這一要求,成為眾多國內外大型工程機械企業抵御市場和政策沖擊的新選擇。
在西方發達國家融資租賃是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資金供給方式,目前全球近1/3的投資是通過融資租賃完成的。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委員會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在美國中小企業占全部承租企業的80%;在日本,這個比例達50%~60%;而我國臺灣地區比例更高,達85%以上。以全球著名重型機械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為例,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為卡特彼勒的全球化銷售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卡特彼勒金融服務交貨額占卡特彼勒集團銷售收入的比重(即金融服務滲透率)維持在80%左右。
近年來,隨著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幾大制造商紛紛成立融資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成為工程機械市場最紅的“熱詞”被反復提及,行業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全國人大“融資租賃法”立法顧問、上海市租賃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俞開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融資租賃這幾年在中國突飛猛進,迅速崛起。2007~2008年,國內融資租賃總額由原來的500億~600億元上升到1550億元;到2010年底,融資總額已達7000億元之多。2011年中國工程機械產量和銷量,均超過美國、日本和德國,居世界首位,通過融資租賃實現的國外銷售達到了40%。以中聯重科為例,2010年中聯重科收入為10.43億元,同比增長163%。融資租賃業務毛利率較上年提升8個百分點,達到66%。
在經濟繁榮時期,銀行信貸政策寬松,融資租賃充分發揮企業融資功能,推動經濟蓬勃發展;在經濟蕭條時期,融資租賃既擔當起“強心針”角色,又充分發揮其促銷功能,推進消費的持續增長。
國內融資租賃業仍顯稚嫩
然而在企業的期望與市場實際的矛盾中,我們也看到了零首付、降低首付款比例、下調保證金額度甚至不收保證金等現象的滋生。制造業要求盡可能快的資金流轉,以滿足經營性現金流的需要,而金融業則追求相對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以獲得更高的杠桿回報率。過高的金融服務滲透率將有可能導致盡管促進了銷售業務,但卻積累了大量的應收賬款,究竟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合適的平衡點?明確融資租賃的優勢與劣勢,遵循均衡、理性的發展軌跡,才能不讓這把雙刃劍將行業帶入更大的風險之中。
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融資租賃仍顯現著“新人”所特有的稚嫩與羞澀。那么,如何在這些不完美中尋求經驗,構建成熟的業務體系,將成為其未來的努力方向。
國家政策重視度提高
2011年融資租賃企業雖然受到了來自宏觀調控政策的擠壓,但融資租賃公司所受到的政策重視也有所提高。日前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于融資租賃業務模式、業務領域、行業布局、融資渠道等多方面制定規劃。《意見》稱,支持融資租賃企業運用保理、上市、發行債券、信托、基金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鼓勵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租賃資產,創新融資模式。鼓勵融資租賃企業加強與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合作。支持設立融資租賃產業基金,引導民間資本加大投入。《意見》指出,加快融資租賃相關產業發展。研究出臺鼓勵政策,加快建立程序標準化、規范化、高效運轉的租賃物與二手設備流通市場,完善融資租賃資產退出機制。支持專業咨詢、技術服務、鑒定評估等相關服務業發展。
支持融資租賃企業拓展新興業務領域。繼續做大飛機、船舶、工程機械等傳統融資租賃領域,增強對產業鏈發展的帶動作用。引導融資租賃企業支持農業發展,開拓農村市場,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設備等標的物的融資租賃業務。鼓勵融資租賃企業拓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4864.62 4.23%]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研究出臺鼓勵政策,大力支持融資租賃企業為中小微企業服務。推動建立融資租賃信用擔保體系,支持擔保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擔保業務,鼓勵保險公司開發租賃保險產品,提高融資租賃企業風險防范能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