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國化工集團與以色列企業Makhteshim Agan In-dustries簽署協議,以24億美元收購其60%的股份,從而將其農作物保護技術在國內推廣應用;2011年5月,復星集團與希臘時尚品牌Folli Follie簽訂合作備忘錄,以8458 .8萬歐元收購其9 .5%股權;2011年8月,光明集團收購澳大利亞品牌食品企業Manassen Foods的75%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已經開始關注工業品和消費品行業,這反映了中國開始逐漸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型。”普華永道中國國際稅務主管合伙人黃富成表示。
普華永道報告顯示,在2011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盡管資源和能源行業仍占主導地位,但交易總 量 占 比 從2010年 的44%降 到42%;而消費品和工業品領域的海外并購交易頻繁,占比從22%增至35%。從中國海外并購活動區域分布看,發生并購數量最多的是北美洲,從2010年的52宗增加到57宗;在歐洲發生并購的數量銳增,從25宗增加到44宗。
普華永道并購服務合伙人路谷春介紹,歐洲開始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且目標公司主要分布于工業和消費品行業,這與歐洲本身的經濟問題、人民幣匯率變化,歐洲部分國家對中國更開放以及歐洲企業規模較小等因素有關。
展望 今年海外并購仍將火熱
2012年我國將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戰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表示,將“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投資并購、整合資源,開展研發、生產和營銷活動,培育國際知名品牌。加大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支持。”陳德銘還表示,“加快與重要經貿伙伴的投資保護協定談判,消除市場準入障礙,強化投資權益保護。加強對企業的風險提示,完善境外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指導企業應對海外反壟斷審查和訴訟。”
“展望2012年,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陰云未散,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絕好的海外并購機遇。”清科研究中心并購分析師徐衛卿對記者表示,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在金融危機后期發展勢頭強勁,整體實力迅速提升。而發達經濟體目前的復蘇相對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和投資活動始終處于相對低迷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海外“抄底”的沖動再次被激活。在國家鼓勵和支持有實力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下,擁有雄厚資金儲備的中國企業,通過并購和投資的方式,加快了融入國際市場的步伐。
“預計2012年海外并購將持續火熱。能源及礦產行業依舊會成為最主要的領域,高科技、清潔技術企業及行業知名公司也將成為并購目標。”徐衛卿說。
錢立強表示,今年將有更多中國企業開始從自身戰略層面出發進行海外并購。隨著中國企業日益成熟及海外并購經驗的不斷積累,它們自然會考慮并購海外的優質資產。這些企業不僅擁有對資源和能源的戰略需求,同時也在積極引進工業流程、技術和消費品牌等。
萬格分析認為,2012年,能源及礦產行業的并購交易規模仍將居各行業之首。此外,歐債危機蔓延,使得歐洲大量企業面臨產品銷量下降、拖欠供應商貨款與員工薪資甚至瀕臨破產的局面,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出境并購的良好契機。預計今年將有更多的出境并購瞄準受歐債危機影響較大或經濟持續不景氣的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愛爾蘭、希臘等國。
同時,有專家提醒說,前一段時間,華為、中石油海外并購受阻,青年汽車和龐大集團7億元收購薩博告吹等案例表明,中國企業實施海外并購面臨全球投資保護的挑戰。中國企業需要有遭遇投資壁壘的思想準備,同時培育降低風險、規避風險的能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