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規模已經躍居全球第一,2011年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潛力巨大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開放、競爭最充分、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市場之一。如今,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的39家國外企業,已經有37家進入中國,并構建了完善的業務體系。其中,多數企業還投資建立了制造和研發基地,進行本土化生產。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有力推動下,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具備世界級規模和競爭力的超大型企業。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領域最大的企業--徐工集團營業收入超過660億元人民幣;中聯重科達到523億元人民幣;三一集團也超過了500億元人民幣。在2011年度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有10家中國企業,其中徐工集團、中聯中科、三一重工位居10強之列。
面對機遇與挑戰,身處其中的企業如何面對和迎接變化?如何選擇與規劃自身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精確有力地把握新機遇、應對和化解一系列新挑戰?來自全球工程機械領域的國際巨頭對未來五年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進行了展望。
卡特彼勒印度及東盟地區董事長兼總裁金利文認為在未來五年中,在中國會有兩個主要趨勢。第一就是整合。今天,我們看到有非常多的制造商、很多挖掘機制造商,他們數量在進一步減少,比如從40家下降到八九家;對于裝載車來說,可能會從15大全球制造商減少至不到10家。所以,我們會看到這是未來五年中市場上出現的主要趨勢,那就是整合。第二,技術將會是另外一個主要的驅動因素,這會是全球性的趨勢。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在發達國家中,已經有了四級的標準,而在中國也將會實施三級的標準。所以,這將會進一步驅動中國的行業增長,進一步提升中國產品支持的重要性。
此外,我們知道發動機正在由二級轉向三級,由此對于電動設備產生更多需求,并給予燃料效率以更多關注。所以,我們看到在發展方面,對于OEM(代工生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們會看到分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對于我們這個行業來說,分銷是非常關鍵的渠道,因為他們能夠幫助我們并支持我們的客戶。今天,我們只是一個開端而已。現在的產品支持方面,我們在中國還只是打造產品支持的初級階段,而隨著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我們的客戶會有更高需求,他們會要求產品有更大的可用性,會對產品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任何故障感到不能容忍,所以這會是行業的主要驅動因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