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詹純新當選“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這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靈魂人物,帶領中聯重科進入了2011年度全球工程機械8強。而在19年前,詹純新還是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
是創新,改變了詹純新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工程機械行業的格局。
1992年,在國家科研院所改制的洪流中,時任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位同事、借款50萬元創辦了中聯重科。詹純新跟一同創業的人說,“我們沒有回頭路了,做不好,我也不能再當副院長。”
缺資金、缺人員、缺場地,初生的中聯只能靠貿易起步。爾后幾個人拿積攢的一點錢,在200平方米的廠房中試制機器。“以前在研究院純粹地賣技術這種方式不對,一定要把自己的技術成果轉化,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
1994年初,中聯重科生產的混凝土輸送泵剛剛打開市場,產品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技術人員穿梭于各個工地忙于“救火”。但市場需求依舊火爆。這錢還掙不掙?詹純新果斷決定,停產!重新研制第二代產品!公司內部很多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可以邊生產邊改進。但是,詹純新最后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半年潛心研發后,中聯的第二代輸送泵產品下線。短短兩年,銷售收入越過了億元大關。
正是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中聯重科一步步發展壯大,并創下多項“世界之最”。談及創新帶來的巨大蛻變,詹純新說,“19年前的研究院平均每天收入不足1萬元,而現在的中聯重科每天收入2億多元;19年前的研究院是吃"皇糧"的事業單位,而現在的中聯重科1年要上繳稅金近50億元;19年前的研究院制訂的僅是國家標準,而現在的中聯重科已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成員,代表中國企業參與制訂國際標準。”
截至目前,詹純新帶領中聯重科共經歷了9次跨地域、跨國界的并購整合,創新的思維和手法,使得每次整合都取得了顯著成果。 2011年3月7日,哈佛大學,詹純新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寫入哈佛教材中的收購案例嘉賓,講述中聯重科收購擁有80多年歷史的意大利CIFA全球混凝土機械排名第3的企業的故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