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巨大或成行業新增長點
據了解,再制造產品成本僅為新品的50%,并意味著節能50%、節材70%,而且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通常一臺報廢的發動機可拆解為1000多個零部件,包括缸體、曲軸、連桿等占總價值八成左右的300多個主體部件可以再利用。以500公斤的發動機為例,直接回爐相當于利用500公斤廢鋼,折合人民幣不過一兩千元;再制造后售價不低于3萬元,增值近30倍。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介紹說,目前全球再制造產業產值已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再制造產業規模最大,超過750億美元,而汽車和工程機械再制造占總份額2/3以上。美國90%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通過再制造生產出來的。
據了解,再制造是基于“裝備全壽命周期”理論而產生的。該理論要求既要重視裝備的前半生即設計和制造,更要重視裝備的后半生即使用、維修和報廢。再制造工程就是為了提高裝備后半生的性能并使報廢裝備重獲生命而定義的,是針對廢舊裝備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
而“中國特色”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再制造后的產品質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甚至還能超過新品,成本只是新品的5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顯著降低。
中國工程院最新發布的摩擦學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我國因摩擦磨損造成的損失高達9500億元,占當年GDP的4.5%。對此,徐濱士說,這些重大的損失恰恰說明再制造業的巨大潛力,設備維護必須充分利用先進的維修技術和再制造技術予以彌補。“我國的再制造業已經擁有了市場、技術和政策等有利條件。在當前國內外應對能源短缺等背景下,再制造業將成為中國的朝陽產業。”他說,由于設備維護技術的差距,國外的機械設備可以使用40年,我國可能只使用20年。如果這些設備能夠通過再制造工程修復,將是巨大的市場。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副秘書長劉力也表示,先進的綠色維修技術和再制造技術是減少損失的主要手段。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