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制造的未來在高端,新興產業則是邁向高端的新引擎。
“十二五”期間,青島將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在穩定“存量”即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全力提升 “增量”——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規劃建設新興產業功能區,引進“產業龍頭+配套”項目,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成果,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拉長壯大產業鏈條,在新興產業領域形成龍頭企業領軍、帶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的局面。
新興產業產值突破2300億
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去年青島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扶持,實施新興產業創投計劃,搭建各類創新平臺,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2360億元。
根據記者掌握的數字,去年青島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突破1300億元,占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新材料產業產值達490億元,約占新興產業產值的五分之一;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150億元;生物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均達到9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3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步伐加快,海霸能源、宏耐磷酸鐵鋰電池等一批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短短幾年間,青島新能源產業加速崛起,目前在風能領域已擁有華創風能一家整機組裝企業和德楓丹、埃斯倍、貝克曼沃瑪等外資風電配件企業以及東方鐵塔、武曉鐵塔等內資風力配件企業,大型風力發電裝備在5.0兆瓦風電機組方面擁有整機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產業配套體系逐步形成;在太陽能領域已啟動建設國內最大的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產業化基地,昌盛太陽能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奧博新能源的中高溫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發中心等均在全國乃至世界處于領先地位。
青島生物產業的高端化發展趨勢也在不斷加快,去年以來,國家海洋生物產業基地醫藥中試生產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吸引國外研發資金1150萬美元,寡糖制備、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工程組織人角膜、干細胞產業化與生物醫藥等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項目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全市生物技術企業已超過300家,其中規模以上60多家。
研發投入仍嫌不足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青島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首先要在體制機制上進一步創新。
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青島在研發投入上的力度仍不夠大,2011年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僅為2.2%,低于西安、深圳、南京、大連等同類城市,而且技術成果轉化率低,滿足企業科技需求的成果少,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創業投資發展數量及規模較小。
不僅如此,在新興產業領域的人才引進上,青島也須快馬加鞭。目前,國內一些城市紛紛出臺政策吸引新興、高端產業的高層次人才。例如,無錫啟動5年內引進30名領軍型創業人才的“530計劃”,由政府向創業者提供1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同時根據項目情況提供不低于300萬元的風投資金、不低于300萬元的資金擔保。
同時,與國內大多數城市一樣,目前青島國有經濟的比重仍然偏高,民營經濟活力不足,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低于無錫、寧波等同類城市。“民間投融資困難,小微企業銀行專營機構發展不夠,股權交易市場不完善,這些國內城市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如何突破,將影響著青島新興產業的發展活力。”青島一位工業領域專家說。
強化新興產業集聚能力
記者從市有關部門獲悉,為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青島目前已在政策、機制、平臺建設等方面全面發力,力圖推動這一“增量”成為青島制造邁向高端的強大引擎。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青島將陸續出臺旨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研究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推進機制,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機構,研究建立主要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項資金。
未來一個時期,青島將加快新興產業自主創新平臺建設,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創新載體,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空間、資源、人力資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目前已經確定,將按照“藍色、高端、新興”的要求,規劃建設1000萬平方米孵化器,孵化1萬家科技創新型企業。
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功能區,將成為青島制造加速高端化的廣闊平臺。據悉,青島將依托西海岸經濟新區和藍色硅谷建設,引導創新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園區集聚,建設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即墨光伏產業功能區、西海岸通用航空產業功能區等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規模較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