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之外,柳工將目光瞄向了美洲。
“我們確實在考慮今后去美洲建立制造基地,并進行可行性調研,”羅國兵告訴記者,“在三大區域布點大規模制造單元后,再下一步即針對重點市場和國家,采取組裝模式推進業務。”
中資集體出海:挑戰海外經營
厚積薄發的態勢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海外并購的時代倏然來臨。
上述收購案例之外,山東重工濰柴集團于今年1月宣布,以3.74億歐元獲得全球豪華游艇巨頭意大利法拉帝集團75%的控股權。
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近日也公開表示,2012年中聯重科的銷售收入將力爭突破1000億元,并且全面拓展海外市場。“今年中聯重科的日本技術研發中心將正式建設,并且不排除繼續進行海外并購。”
羅國兵向記者分析認為,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最近5年加速走向海外。在產品先行的前提下,對海外有了一定了解,是時候可選擇一些優秀企業進行并購和重組。
“此外,中國國內行業的迅猛發展以及造成的相對產能過剩,也成為知名企業加速國際化的必然選擇。”他說,“金融危機則在事實上給了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期,可以減少投資成本。”
這也是此次三一重工(微博)以“后來者”身份,收購普茨邁斯特這樣一位“大腕”引發關注的背景所在。后者90%以上的銷售收入來自于海外,海外市場遍布全球110多個國家,三一重工不僅逐漸贏回本土市場份額、成為近年來普茨邁斯特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還徹底上演了一出閃電“吞象”,共享其全球品牌價值和銷售網絡。
2011年,中國工程機械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達到5000億元左右,出口額突破150億美元,超越歷史最高水平。其中1-10月份,海外出口額增長51%,同期國內市場銷售增長僅有30%左右,明顯低于海外市場的增長速度。全球布局已經成為中資企業的集體選擇。
不過,選擇出海同樣意味著新挑戰。羅國兵表示:“收購、兼并之后的整合,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如何解決跨文化管理這一核心問題,是所有收購方企業要重視的。”據記者了解,在收購最終完成后,柳工的高管團隊很快就將前往波蘭,與當地員工展開交流和商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