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們迎來了“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未來5年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仍然是前景可期。工程機械市場與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所帶動的固定資產投資息息相關,中國目前人均GDP和城市化率大約是3 700美元和46.6%,根據國際的歷史經驗,在人均GDP達到8 000美元和城市化率達到60%之前,國家的固定資產投資都處于較高速增長期。也正是基于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預計到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總銷售收入將達到9 000億元。
市場的持續發展,吸引了眾多行業外企業或資本涉足工程機械領域。五糧液、奇瑞、熔盛集團和中國重汽等等,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企業引發了我們眾多的思考。
三四法則
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似乎存在一只看不見的手制定了“三四法則”:市場中將主要有3個主導競爭者存在,而剩下的企業僅僅作為行業并不重要的參與者和生存者出現。這個法則是由下面兩個條件決定的:在任何兩個競爭者之間,2:1的市場份額似乎是一個均衡點,在這個均衡點上,無論哪個競爭者要增加或減少市場份額,都顯得不很容易或得不償失;而市場份額小于最大競爭者的1/4,就不可能有效參與競爭。上述兩個條件最終導致這樣的市場份額序列:每個競爭者的市場份額都是緊隨其后的競爭者的兩倍左右,而最小的競爭者的市場份額不會小于最大者的1/4。因此從數學原理上講,要同時滿足上面這兩個條件,就不應有3個以上的競爭者存在。“三四法則”只是一個通過觀察得出的經驗性結論,它并沒有經過嚴格的證明。而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樣的證明,例如:中國乳品市場中的伊利、蒙牛、光明;世界飛機制造行業中的波音、空客及龐巴迪等。
“三四法則”告訴我們,在有大量競爭者存在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外力的約束和控制,大浪淘沙的局面將不可避免,如果不能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將很可能被逐出市場。中國的工程機械市場就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由于各制造商的多元化、多產品發展,使國內的工程機械企業正逐步形成梯隊板塊。以徐工、中聯、三一和柳工組成了前四名梯隊,而其他公司只能是在細分市場中獲得領先優勢。徐工和三一的目標都是到2012年突破1 000億元的收入,中聯將努力到2015年前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 000億元,柳工計劃到2015年實現收入500億元,到2020年實現收入1 000億元。伴隨著工程機械千億企業的誕生,更高級別的競爭將會全面展開。首先是通過營銷服務理念的不斷提升,汽車行業中的“4S”與“6S”等服務理念與工程機械營銷理念的不斷融合,工程機械集團整體營銷能力的競爭將進一步深化。其次是隨著產業升級、出口拓展,我國工程機械集團為實現全球化發展將展開全球區域的競爭。第三,伴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工程機械集團開始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鏈方向競爭,另外還包括人才的競爭、資源的競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