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翻開海峽兩岸工程機械行業的交流篇章,離臺灣最近的大陸工程機械企業——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面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年前,廈工勇當開路先鋒,創大陸工程機械行業之先河,將大陸首臺裝載機直航臺灣;
三年后,乘著廈門市積極推進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東風,廈工從當初的“試探”、“拓荒”,晉升到“合作”、“深耕”階段,并以大陸工程機械制造業排頭兵的角色,擔當起更多的歷史責任,為兩岸工程機械施工領域交流合作,發揮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今天,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臺交會),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臺交會獨家戰略合作伙伴——廈工“主場作戰”,再度成為亮點:不僅單體展覽面積達3400平方米,繼續創臺交會之最,并且,廈工還精心策劃了兩岸營造行業高層峰會,從兩岸工程機械行業的貿易合作向更深層次的行業框架搭架邁進。
秉持創見敢為的企業精神,廈工先行先試,再次引領行業潮流,為兩岸工程機械業界對接交流和攜手合作奠定一個新的里程碑。
從首臺到首批
廈工走過了60個春秋,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不斷創造第一,對臺交流也不例外,一個個非凡的創舉令人記憶猶新。
2010年2月5日,一臺廈工精心制造的標有“ONLY臺灣”字樣的裝載機在東渡碼頭登船,直行臺灣。頓時,鎂光燈此起彼伏——因為這一步,大陸工程機械企業等得太久。
這是廈工首臺裝載機直航臺灣,也是大陸首臺通過海運直航臺灣地區的工程機械產品,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對大陸工程機械企業而言,一灣淺淺的海峽,承載的已不再是鄉愁,而是親緣,是商機,更是共贏。隨著外國二手機器市場的不斷萎縮和大陸經濟快速成長,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對大陸工程機械產品不斷積累著購買意愿。
很快,在同年4月舉辦的臺交會上,廈工又開創了一個新的全國第一:廈工的工程機械產品首次實現批量銷售臺灣。“ONLY臺灣”不再孤單,有了更多的“兄弟”,不但滿足了更多臺灣地區用戶的需要,更填補了大陸工程機械產品在臺灣地區的市場空白。
2011年4月的臺交會,廈工再次發力,全系列產品交付臺灣地區重點工程項目,產品廣泛服務臺灣花東隧道建設、臺北市至桃園機場捷運建設、高雄8·8風災災后重建等臺灣地區重點工程。
廈工成為臺灣工程機械市場迅速崛起的新品牌,并通過良好的性價比,被臺灣用戶接受認可,經銷網絡覆蓋臺灣全島,廈工國貿泛亞區域總監葉默默告訴記者:“目前,廈工在臺灣市場的各類工程機械數量已接近百臺,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位居大陸工程機械企業第一位”。
從淺交流到深溝通
如果說廈工為臺灣市場量身打造的首臺“ONLY臺灣”有些許“自作主張”的意味,那么,隨后的產品,都是雙方深入溝通交流,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調整優化而成。
有這樣一個故事。
廈工裝載機的油位表,都是安裝在車身外面,“我們開車時看不到油位多少,每次都要停下來查看,有點麻煩”,臺灣的用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廈工十分重視,隨即通過技術研發,將油位表做成儀表盤,安裝在駕駛室,“觀察油位不方便”這個問題得到完美的解決,這一設計還擴展到廈工全系列產品。
如今,從設計到制造,廈工“ONLY臺灣”形成了具有臺灣特色的風格——譬如,根據臺灣地區多山,氣候從北部到南部差異大,設計人員“入鄉隨俗”,專門做了技術調整,除使駕駛艙內部更舒適,制動等方面也進行了改進,使其工作時更靈活,工作效率更高。
在廈工看來,臺灣市場量不大,但這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臺灣用戶的使用習慣,尤其是細節上的要求,有助于廈工產品改進工藝、提升質量、提高產品性能。
同樣基于雙方的深入溝通,廈工根據臺灣客戶的清關、內陸運輸等特殊需求,在大陸開創了重型機械“門到門”的銷售和結算模式。
2012年3月8日,總重38.5噸、總體積為160.94立方米的廈工XG955III裝載機和XG822LC挖掘機駛入了“中遠之星”輪的汽車層,開始了貨物滾裝運輸直航臺灣的航程,所有的清關、報關手續都由廈工來完成,臺灣客戶只需“接車”即可,從而有效保障了臺灣客戶的最大利益。
出于對廈工產品的認可,2010年,臺灣重機行業組織了規模達25人的參訪團,這是臺灣重機行業第一次以民間組團方式到大陸參訪。
廈工與臺灣客戶的密切互動,深入交流,對于兩岸工程機械行業合作的不斷擴大、深化提升,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貿易合作到框架搭建
《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明確,廈門要形成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兩岸企業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已成兩岸企業界和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的課題。
責任有多大,視野就有多寬。作為中國大陸工程機械的領軍企業,廈工義不容辭承擔起推動兩岸工程機械行業交流的責任,“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雙方的交流向更高領域、更深層次發展,而不僅是單純的貿易合作”,廈工董事長陳玲這樣表示。
正是得益于這樣的思考,由廈工倡導的兩岸營造行業高峰會將在本屆臺交會上閃亮登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與臺灣區綜合營造工程工業同業公會領導率領協會高層和會員企業精英齊聚廈門,共商兩岸行業合作方案與策略,幫助工程營造業者了解雙方工程建設與投資相關規定的差異,提出兩岸工程項目建設對接解決方案。據介紹,2012年2月,臺灣當局允許大陸工程企業攜機械設備和技術人員協作臺灣營造企業共同參與金門大橋的建設,這是兩岸工程營造行業合作良好的開端,更是兩岸工程營造行業開啟全面合作的契機。
本次兩岸營造行業高峰會將簽署合作框架,這也意味著,兩岸工程機械行業將“牽手”迎來新機遇、新格局,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更緊密、更深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