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個問題上,國資委與發改委的態度不謀而合。
5月1日開始,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與此同時,發改委人士透露,發改委正在牽頭制定“境外投資管理條例”、修訂《境外投資項目暫行管理辦法》,法規有望年內出臺。上述法規運行一段時間后,有望轉為境外投資的首部立法。
據透露,即將出臺的法規將為規范境外投資提供制度保障,繼續簡化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核準手續的解決辦法。除了研究制定“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還將出臺“對外勞務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并推動金融、外匯、保險、財稅、人員出入境等方面在政策上的便利化。
記者了解到,該法規的出臺,不僅會精簡審批手續,還有望取消發改委對民企海外投資的審批,改為掛號制,這樣可以避免多頭審批、反復審批的窘態,大大促進民企的境外投資效率。
“限制多、扶持少”困局
龍年伊始,中國企業就展開了重磅海外收購的華麗篇章。山東重工3.74億歐元獲得全球豪華游艇巨頭意大利法拉帝集團75%的控股權;三一重工3.24億歐元收購德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廣西柳工斥資3.35億元人民幣收購波蘭企業HSW的工程機械事業部。
但海外投資并非一帆風順。
2011年12月,龐大集團收購薩博汽車,最終卻以薩博汽車母公司瑞典汽車向當地法院提出破產申請,來宣布龐大集團跨國并購失敗收場;2011年4月,五礦集團旗下的五礦資源以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地上市的伊奎諾克斯礦產有限公司,卻以沒有詳細了解對方資源的長遠價值,高調收購最終流產;2011年年初,中國光明食品接近以25億—30億美元收購美國健安喜,但因價格與其他條款未能達成一致,導致談判破裂……
一家企業總經理曾經表示說:“國家對于企業境外投資很支持,鼓勵我們大膽地‘走出去’,但是因為以前沒有正規的境外投資法律條例,導致企業境外投資在審批過程中周期性長、難度大、流程復雜,大大降低了企業在境外投資的效率。”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除了不熟悉國際慣例和規則、對投資的環境和政策法規也了解甚少、在文化上亦存在差異、缺少對方的詳細信息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國家政策的保障不足。限制多,扶持少。
企業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
5月1日,國家正式開始實施由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的出臺,不僅加強了央企在海外投資風險的防控,還從監管海外投資,通過做強做優主業從而實現世界一流的目標。該《辦法》與之前出臺的《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一起,三個辦法互相補足,相輔相成,同為央企“走出去”的步伐打造了堅實的道路。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司長孔令龍在第六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中明確表態,發改委將牽頭制定“境外投資管理條例”,修訂《境外投資項目暫行管理辦法》,為規范境外投資提供法律法規的保障,還要不斷完善境外投資的管理制度,繼續搜索簡化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核準手續的解決辦法。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副秘書長和振偉告訴記者,國資委已經出臺的管理辦法和發改委即將出臺的管理條例,二者的出發角度與目的都是對我國企業境外投資加以督促、保障與促進,二者唯一的區別就是所涉及的范圍不同,前者針對央企,后者針對中國各類型企業。但不論是哪種,對國家對企業都是有利的?!掇k法》規范央企海外投資,避免國家資源浪費;《條例》的出臺,將規范民企海外投資有序地開展競爭,有利于提高并購率,避免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