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集團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科學發展,國機集團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以打造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國機集團始終把投入性內生增長作為發展主線,通過加大投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擴大裝備制造業產業規模和優勢,有力推動了集團整體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作為中國機械工業的領軍企業,國機集團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理念,致力長遠發展,注重在做強做優上下功夫,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在國機集團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任洪斌董事長反復強調,國機集團的發展要正確處理好規模和效益、速度和質量的關系,要把“有機增長”和“有質量的增長”放在首位,實現做強做優。
圍繞這一目標,國機集團在著力機制體制創新、產業布局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圍繞“裝備制造業和現代制造服務業”兩大領域,著力核心能力的打造,將高端裝備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生產作為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以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持續推動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增強了集團的核心能力和致勝市場的競爭優勢,使國機集團走上了一條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機械裝備研發與制造是國機集團著力發展的核心主業。為鞏固和提升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優勢,縮小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國機集團持續加大科技投入,重點支持符合國家和集團發展方向的前瞻性、關鍵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有效激發創新活力,提升了集團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能力。
通過設立科技發展基金,建立科技獎勵、專利獎勵,實施標準資助,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等方式,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2007年至2011年5年間,累計科技投入124億元,年均科技投入增長30%左右。2011年集團科技投入達到35億元,科技型企業的科技投入達到或超過其主營業務收入的10%,總體水平處于中央企業前列。
近五年來,國機集團累計爭取和承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重大專項、科技支撐計劃、院所專項、國家自然基金、火炬計劃、標準規范、重大產業技術發展項目、重點產業振興與技術改造、軍品配套等國家項目518項,獲得國家補助資金超過16億元,有效推動重點科技項目的攻關。
通過持續的科技投入,國機集團在大型擠壓機、連鑄連軋成套設備、大型農機裝備、大型石化裝備、高智能工程機械、航空發動機軸承等眾多機械裝備領域,始終占據行業技術制高點,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一些技術和產品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為我國裝備工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如由基金資助建立的中國通用機械研究院“壓縮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共承擔“973計劃”課題4項,國家、省部級及其他科研開發項目30余項,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20余項,申請專利10余項,發表論文4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該實驗室現已發展成為壓縮機行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基礎研究技術機構。
二是加大產業化投入力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近五年,國機集團總投資100多億元,新購置用于產業化基地和園區建設土地4650余畝,新增基地和園區建設建筑面積162.21萬平米,使集團高科技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不斷提速。
截至2011年底,國機集團已完成和正在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業化基地建設達60余項,涉及18家院所和設計院、6家制造企業及部分工貿公司。這些產業化項目已形成近百億的產能,預計全部建成投產后,可新增年銷售收入500多億元。如總投資20多億元、購置土地近1000畝建設的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蘭州產業化基地,將成為我國高效節能換熱器、塔器、球罐、表面蒸發空冷器、石油鉆采成套設等大型石化裝備的研發和制造基地,建成投產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數十億元。
眾多產業化項目的實施,一方面有效提升了集團產品制造能力和生產水平,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加快了業務的延伸和轉型,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有力支撐了集團的快速發展。
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增強發展后勁。國機集團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改善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人才基礎。逐步建立、健全、完善了人才培養和干部教育培訓管理體系,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人才培養和干部教育模式。截至2011年底,國機集團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8556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7498人,中級專業技術人才11298人;有各類技能人才(技術工人)33936人,其中:高級技師425人,技師2373人,高級工10129人,中級工8119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