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企業隨即開始思考如何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探索國際化經營道路。作為中國民族裝備制造業的代表,我公司也在思索著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該如何“齊步走”的問題。但是從那個時期開始,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弱勢產品全線潰退,國外一些高技術含量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加劇,這給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帶來警示和危機。而這一時期,我公司率先在行業確立了“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戰略構想,主動置身于國際競爭的風浪中,培育國際競爭力,尋找國際市場合作伙伴。在過去十年的國際市場征程上,我公司不斷摸索和實踐,步步為營、招招致勝,取得了令同行企業嘆服的業績。
讓柳工旗幟在全世界高高飄揚
構筑國際戰略
1993年,公司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后,出口業務人員開始與國外客商直接打交道。通過與外商的直接聯系,公司自營出口業務得到快速發展,1994年實現自營出口零的突破。但由于出口產品線單一(僅有輪式裝載機)、產品質量和設計不能充分滿足國際主流市場要求等因素,公司年出口業務收入長期徘徊在200—400萬美元之間,占公司整體業務5%以下,而且出口業務預期不明、業績增長持續性差。這一階段,公司海外銷售業務始終局限于以簡單出口貿易模式為主,在公司整體發展中尚未上升至戰略性的高度。
新世紀伊始,在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全面啟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背景下,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如火如荼,行業廠家應接不瑕,幾乎沒有企業開始考慮如何系統性地拓展國際市場這一戰略課題。但就在2002年,我公司高層深謀遠慮,王曉華董事長提出了“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構想,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公司決策層和各級經理人員的目光開始聚焦海外市場:必須在海外市場贏得先機,才能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生存和發展,才能成為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世界級品牌!
確立柳工國際化的戰略構想后,出口業務團隊受到極大鼓舞,相關經理和銷售人員加大海外市場探訪密度和力度,精心構筑經銷商資源和市場支持渠道。與此同時,依托這一戰略導向,公司在出口產品改進、海外業務支持意識等方面也顯著提升。例如,研發部門加大針對國際市場的產品改進力度,借鑒國際知名品牌產品的設計理念和先進技術,努力克服老產品存在的問題,同時在產品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國際客戶普遍關心的可靠性、實用性,諸多改進措施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和肯定。2002年,我公司產品出口收入達到736萬美元,裝載機出口位居全國同行首位,創造了行業歷史記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