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 日,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先生應邀做客北洋大講堂,在大學生活動中心一層報告廳為天大學子帶來了“技術創新與實踐”的主題報告。
報告中,易小剛講述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崛起。從數據上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程機械生產總銷售額從1961年的1.26億到2011年5千億元,此外,易小剛還舉例提到,近年來,堪稱“工程機械界奧運會”的德國莫尼黑寶馬展上,中國已經成為了展會上熠熠生輝的主角;而更值得國人的驕傲的是,日本福島核反應堆正是采用了中國三一集團免費提供并及時運輸至日的長臂水泵,才成功解決了后期降低反應堆溫度的問題。
隨后,他提到了創新的三要素,他以一架飛機作比喻,“廣博的知識”和“有效的創新方法”分別相當于飛機的兩翼,而最重要的機身部分則是“希望打破常規的人”。他表示,創新的核心部分就是膽量,而現在的中國學生最缺少的就是這種氣質。三一重工的研發科有兩大禁句,一個是“國外也是這么做的”,另一個是“國外也沒這么做過”,因為,以已有標準為金科玉律而盲目跟從是絕對不會有好結果的。創新的另一個關鍵則是好奇心,“對一個工程師,我先不談責任心,但他必須要有好奇心”。
隨后,他又強調了學習與試驗的重要意義。首先,學習與興趣是緊密不可分割的,此外,不能盲目地學習,要明白知識的用途后再學習。他強調了社會交際與交往能力對工科生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多方面有綜合積累,才能最終完成創新。
最后,他贈給學生24個字的座右銘“打破恐懼,大膽創新;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勵精圖治,報效祖國”,希望所有學生都能擁有實踐與創新的精神,成長為祖國棟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