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內大中拖市場開局突遭嚴冬,一季度大中拖銷量同比下滑6.76%。其中,大、中輪拖銷售量分別為35229臺和73816臺,同比分別下降13.9%和2.9%。這讓一直對2012年市場充滿無限希冀和熱切期盼的業內外人士倍感意外。
那么近年來一直處于高位增長的拖拉機增長趨勢難道真的會在2012年戛然止步嗎?2012年難道真的成了中國農機市場由上升轉向下滑的歷史“拐點”了嗎?筆者經多方探尋了解并與行業資深人士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認為國內大中拖市場全年實現企穩增長仍可期待。
一季度市場低迷事出有因
根據調研分析,筆者認為,造成今年一季度大中型拖拉機市場銷量下滑的因素固然較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今年氣候變化異常,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春耕作業季節普遍向后延遲了半個多月,客觀上導致了農機市場銷售旺季同步延期。按照歷年的市場規律,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上半年的農機市場最集中的銷售季節通常都在春耕作業季節開始前一個月內到來。今年因受氣候偏冷原因影響,春耕作業時令大大延遲,從而導致上半年的農機市場銷售旺季也同步順延了20天左右,直到4月初才姍姍而來。
二是鑒于往年在補貼操作過程中的違規違法問題積存較多,國家農機主管部門為從制度上查堵漏洞而采取審慎態度,盡可能完善操作辦法和相關文件規定,各省市區的補貼實施操作辦法普遍延期,直到4月中旬補貼辦法才開始陸續出臺,而截止到4月30日,仍有山東、河南、廣東、廣西、海南、黑龍江等10個省區沒有正式啟動。在政府補貼實操政策未出臺之前,各地用戶只能是持幣觀望,從而直接導致了補貼市場的啟動時間滯后。
三是管理部門進一步強化對補貼政策執行的監管工作,加強對補貼實施操作過程的監督檢查,尤其是加大查處“提前操作”、“異地購車”等違規違紀操作的處罰力度,使往年地方幾乎普遍采用的“輕微違規”現象被嚴令叫停。據有關方面初步估算,往年僅提前操作這種“寅吃卯糧”現象銷售量就在萬臺之上。這一因素對今年首季行業銷售走勢影響巨大。
四是受農民的實際購買力所限。盡管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八連增”,2011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大約在10%以上,成為1985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但由于東北、中部等糧食主產區農產品市場收購價仍然偏低,新疆棉花收購價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不少農戶存在待價惜售現象,手中的農產品并未全部變為現金收入,從而造成農民的實際購買力不足;再加上近來各地農機市場持續高位增長,拖拉機等農機具的社會保有量激增,據業界某企業市場調研結果顯示,2011年大中型拖拉機平均單臺作業收益為2.55萬元,比2010年的3.10萬元下降了17.7%,使得以跨區作業為主的農機專業戶預期收益下降,購買積極性受到影響。
上述諸因素中,補貼項目實施操作政策遲滯是最核心因素,其他原因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全年市場企穩增長仍可期待
盡管大中拖市場首季低迷,但經過調研分析,筆者對于今年大中輪拖的全年走勢仍然持審慎樂觀態度。其主要依據有四:
首先是國家“三農”投資力度空前。2012年,全國各地持續實施推進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諸如黑龍江省實施推進“千億斤糧食工程”、吉林省實施的糧食增產工程、黃淮海地區實施推進的中低產區改造工程以及不以犧牲農業為代價、堅持三化協調發展的中原經濟區建設項目等,都將對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去年中央財政“三農”總支出超過1萬億元,今年又增加了1800多億元,達到12287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用于種糧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四補貼”將在去年1406億元的基礎上有較大幅度增加,預計補貼資金總規模將達到1700億元左右。利好的政策必然帶來拖拉機市場利好的預期。
其次是補貼資金的拉動依然強勁。2007~2011年,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分別為20億元、40億元、130億元、155億元、175億元。同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大中型拖拉機產量分別為20.3萬臺、21.7萬臺、37.1萬臺、38.4萬臺、40.2萬臺。從五年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大中型拖拉機產量均呈增長趨勢。側面反映出農機購置補貼拉動拖拉機市場發展的軌跡。從這個角度分析,今年有200億元巨額國補資金的支撐,拖拉機市場需求依然強勁。按照行業公認的補貼資金拉動比1∶4匡算,今年全國農民用戶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渠道實現的農機產品銷售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同比增加額約200億元。若以去年的農機工業總產值為基數推算,2012年,僅補貼資金增加對行業增速的貢獻率就高達7%左右。
再其次是市場剛性需求仍有提升空間。我國農業機械化仍處于中級階段,2011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54.5%,這與發達國家的農機化水平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而拖拉機作為農業機械的牽引動力,市場需求同樣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加上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八連增”,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將在10%以上,而且政府還在持續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預計隨著政府助農、惠農政策的陸續深入,農產品市場收購價逐步調升到位,農民的實際購買力將逐步恢復,從而拉動農機具市場的需求后程發力。
最后是市場更新換代需求后勁較足。受國家節能減排、以舊換新、鼓勵先進等一系列產業和農業專業化集約經營、土地連片開發以及加快推進城鎮化等產業政策的影響,拖拉機更新換代步伐日漸加速,更新周期漸趨縮短,而且更新換代需求明顯呈現向大中馬力產品上延的基本趨勢。截止到2011年末,我國小輪拖社會保有量在2000萬臺左右,大中輪拖保有量已高達430萬臺。隨著這些產品陸續進入或已經超過報廢期,將有相當一部分小輪拖用戶選擇中輪拖,不少中輪拖用戶則更傾向于選擇大輪拖產品。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后勁還將逐步走強。
綜上分析,農機具補貼項目實施操作時間滯后是一季度拖拉機行業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我們分析,隨著時間的推移、補貼項目的陸續啟動和全面鋪開,預計今年上半年的農機市場極有可能后程發力,預計在4、5月份將出現短暫的市場銷售高峰,并在一定程度上追補回一部分一季度的“欠債”。即使達不到去年的同期水平,而上半年未能實現的補貼資金和購買力也將順延至下半年內陸續實現,預計在7、8、9月將迎來創造歷史記錄的下半年銷售高峰。通觀2012年全年市場,大中拖拉機產銷量極有可能再創歷史新高,預計大中輪拖總體增幅將在5%~13%左右,延續近幾年來大中拖市場的增長軌跡。其中,大輪拖同比增長2%~5%之間,中輪拖增幅在8%~15%之間。
從拖拉機行業學會統計數據看,26家規模以上農機生產企業一季度產量數據顯示,大中拖生產了10.62萬臺,同比增長3.19%。盡管今年一季度市場銷量“告負”,但行業總產量不降反增,足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業界對全年大中拖預期市場仍不失信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