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形勢好壞是衡量宏觀經濟基本面的一個重要指標。201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221萬人,創下了2006年以來新增就業的最高紀錄。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3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3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4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去年底持平。一季度,外出農民工人數同比增長3.4%。
經濟穩定增長在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為居民收入快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同比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同比增長12.7%,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近年來首次雙超GDP。這些積極變化表明,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同時,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逐步改善。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080.8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出口增長4.9%,進口增長0.3%。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16718萬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其中出口5932.4億美元,增長6.9%;進口5739.4億美元,增長5.1%。多位專家表示,雖然4月進出口增速總體低于預期,但當月進出口總值仍超過了3000億美元,進出口依然保持著一個緩慢增長的態勢,國際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當前,美國經濟盡管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緩,但不改進入穩步增長軌道的態勢;歐洲經濟也逃過衰退,繼續保持緩慢復蘇;日本今年經濟增速有望較快增長,新興市場也將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出口形勢有望逐漸好轉,對經濟增長的正拉動作用將逐步增強。
“要準確把握中國經濟,一定要準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姚景源表示,當前我國最突出的階段性特征就是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展迅速。我國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今后的路還很長;城鎮化率只有50%左右,未來潛力依然十分巨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已經20年,今后還將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這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我國“入世”也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隨著國際化程度的逐漸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將逐步增強。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這“四化”將使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繼續保持充足的動力和充沛的活力。
全國政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表示,對國際上一些善意的批評和忠告我們應該認真聽取,冷靜思考。同時也要看到,西方的經濟學家按照他們的經濟理論和經濟規律來觀察、判斷中國經濟,往往是會犯錯誤的。“幾十年來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預測不知有過多少次,但歷史證明他們的預言卻總是落空,這主要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一廂情愿,過于主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