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機械行業影響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主要發達國家為保護國內市場,紛紛采用技術性貿易措施和綠色貿易壁壘等更加隱蔽、更具歧視性的貿易保護手段,與我國的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也逐漸增多。
1.中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快速增長強化貿易伙伴的貿易保護意識
隨著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機械工業的國際分工進一步強化,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商品在全球市場上所占份額迅速擴大,給生產成本較高的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帶來了沖擊,從而引發“中國制造威脅論”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于是隱蔽性更強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就自然成為其限制中國產品進口的有利工具。
同時,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吸引外來投資最多的國家,但是外資質量并不高,主要集中于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國受技術性貿易措施限制的產品又恰恰集中在這些比較優勢產業,反映了發達國家在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對其國內處于相對劣勢產業的保護意圖。
2.機械產品出口對重點市場過度依賴,出口產品附加值低
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是我國機械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對美、日、歐盟的出口占我國機械產品出口的一半以上。這三大經濟體均制定了大量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法規,其中大部分高于國際標準。同時,盡管我國機械產品的出口商品結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些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的機械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但仍然缺乏有后勁的支柱性產品。目前,我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所占比例較小,一些產品尤其是高端產品僅僅局限于加工或是組裝,獲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利潤。而出口商品低廉的價格又容易招致進口國的貿易救濟調查,阻礙對國際市場的進一步開發與滲透。
3.我國技術標準化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對國外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缺乏了解
目前,我國在產品質量管理上存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這些標準相互交叉又界限不清,且這些標準絕大多數低于國際通用標準或與國際通用標準不接軌。科技部對國內沿海三省市多家出口企業的調查顯示,從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企業出口所造成的影響來看,認為自己遭受技術性貿易措施是因為“信息不靈,不知道對方規定已經改變”的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3以上。由此可見,相當多的企業是由于對貿易伙伴的技術標準不夠了解而遭遇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限制。
四、正確看待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機械行業的影響,推動企業提高競爭力
技術性貿易措施構成市場準入障礙,限制了我國機械產品的出口,導致機械產品出口成本增加,進而削弱國際競爭力;同時機械產品出口企業利益受到損失,擾亂產業發展環境。但是技術性貿易措施也能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促進企業進行管理創新、促使企業重視勞動者與消費者的權益,促進企業提高環保意識。因此,應著眼于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合理性,在不犧牲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目標的前提下促進貿易更好、更快地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