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調控應更審慎穩健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10日發布報告稱:5月經濟增長出現企穩跡象,其中出口表現強勁。全球經濟特別是歐債危機不確定性較大,未來出口仍是風險因素。當前國家保增長的政策正在陸續出臺,將對工業增長形成支撐。在政策引導下投資現回升,5月消費放緩受價格下降和需求疲軟影響,隨著國家新一輪消費刺激政策出臺,未來消費增長將企穩。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政策開始由緊縮取向轉向寬松,最近刺激力度明顯加大,發改委快速審批項目都是其表現,不過放松政策也要適度,放得太快太猛可能發生超調。我們緊縮經濟時采取的是多樣化政策手段,房地產用了不少行政手段,貨幣政策也通過利率等在調整,最后才把過熱的經濟控制住。在宏觀周期轉變階段,如果各種工具放一起并且大手刺激,可能會通過疊加效應產生超調風險。 ”盧鋒說,這也是上一輪四萬億刺激政策的經驗教訓,估計目前官方調節會比上一輪更加審慎和穩健。
中國戰略思想庫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發展的潛能很大,關鍵是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釋放能量的問題。制造業大國最大的問題是在外需萎縮后巨大的國內產能沒有出路,可以通過推進城市化進程釋放出巨大內需,從而為經濟增長繼續提供動力,這是其它“金磚國家”所不具備的條件。
報告還稱,中國經濟中規模經濟效益和流通中的效益至今沒有充分釋放。有色、乙烯等行業的規模經濟效益被不合理的體制壓制住,如果釋放出來,估計至少有幾萬億元的效益。發達國家的流通費用一般占GDP比重7%—9%,企業甚至可以實現零庫存。我國物流占GDP比重是16.5%,如果通過調整空間結構,在高鐵時代借助高鐵網絡的建設,在中國建立更現代化的物流體系,就能把物流費用壓得比發達國家更低,從而釋放出幾萬億元的效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