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行動、能吃苦、執行力強”是三一重機售后服務團隊的特有標簽。有時夜已深,上海臨港產業園售后服務部的同仁們仍在“噠噠噠”的鍵盤聲中忙碌著。
“他們做事踏實,執行力強,跟他們合作,沒什么可擔心的。”與服務團隊合作過的人,對此印象十分深刻。服務團隊也由此成為公司內最令人放心的部門。
勝在“溝通”贏在“執行”
三一重機服務本部是一個有著近200人的大團隊,其中還有不少駐外人員。作為聯系客戶、代理商、研發、制造等各單位、體系的重要紐帶,他們將溝通視為工作中一大必修課程。
在服務部的同事們看來,會議無疑成為溝通的最佳平臺,既直接有效,又明確到位。因此誕生的服務周例會,由三一重機服務本部部長鐘友富親自主持,大小事務都在會議中公開討論,尋求最佳解決方法,并明確分工。
“會議一結束,大家就立即執行,幾乎沒有人對會議決定產生異議。”團隊對這種快捷的溝通方式十分贊同。
在團隊內部的工作協調中,鐘友富重視團隊合作,卻始終堅持以友好溝通為前提。“跟其他各科室好好溝通過了么?”簽發工作分配表前,鐘友富總有此一問。“心往一處想,力才能往一塊使啊。”
與代理商服務管理人員的“崗對崗”溝通,也是重機服務團隊工作的一大特色。先后多次組織的針對代理商服務科長類、客服類、質量索賠類、配件管理類等崗位的交流培訓,都收到良好效果。
而在服務部的同仁們看來,無論是郵件,還是電話,他們都盡量避免使用命令式或其他不當的溝通方式。
執行力是服務團隊用心打磨的又一把利劍。“行勝于言”幾乎成為鐘友富工作中的口頭禪。在他的看法里,服務直接對客戶負責,行動如風,辦事果決,是優秀服務人員的重要素質。
“辦事拖拉是最大毒瘤,切除這個毒瘤,不能手軟。”因執行不到位而受到嚴厲批評的人員不在少數。而正是這種近乎“嚴苛”的督促,使隊員身上雷厲風行的工作特點逐漸鮮明起來。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份事業
搞技術出身的鐘友富,十分重視服務團隊的技能學習。隨著再生工廠的建立,鐘友富又看到了學習的良機。他鼓勵服務團隊人員每周至少抽出半天時間,去再生工廠動手學習技術。
“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指導代理商的服務工作。”為了促進團隊的學習,服務部開始不定期地組織服務配件政策、服務文化等競賽考核。團隊技能得到了顯著提升,多數服務工程師都考取了中、高級服務職稱。
每月,服務團隊也會組織服務工程師資格認證、服務人才工廠學員培訓、代理商服務崗位培訓等活動。凡涉及到服務培訓知識的課程,服務部的同仁們都能上臺當一回老師,將各要點、難點講解透徹。
“許多代理商都發出邀請,讓我去給他們的服務人員授課。”專攻電器的蔣工早就鍛煉出了站上講臺的自信。
“把眼光放遠一點。”鐘友富喜歡用“事業”來描述團隊遇到的每一項工作。這種對事業的奉獻精神,也慢慢深入隊員們的心中。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三一服務第一品牌連續兩年蟬聯行業第一,成為引領行業服務發展的一面旗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