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企業的發展史,濰坊華彤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彤)的當家人王仁強更像一個“冷靜的夢想家”,說他是夢想家,是因為他自2000年至今的“電動叉車夢”,說他冷靜,則是因為他自始至終對公司主業的堅持。
2000年,身在北京的王仁強在一份報紙上看到關于電動叉車的報道,今天的他早已經忘記了那份報紙的名字,但他牢牢記住了一個詞:“電動叉車”,那張已經揉搓得不成樣子的報紙上寫道,“電動場地車輛將掀起場地車輛行業的一場變革”。彼時的北京,一張報紙讓這個山東漢子萌生了制造電動叉車的夢想。
2000年至今,王仁強在做好華彤的主業汽車電氣的基礎上,不斷投入資金進行電動車輛的研發,2012年,華彤開發的“華彤”牌電動叉車將走出實驗室,實現量產,持續十年的“叉車夢”終將夢圓。
在生人面前略顯拘謹的王仁強很像王傳福和比亞迪,一樣的“造車夢”,一樣的主業營收利潤支撐車輛研發,唯一不同的是一個已經名動天下,另一個才剛剛開始。
品質帶來財富
北汽福田、奇瑞重工、五征、華源萊動、悅達起亞、濰坊魯中……在華彤的發展路徑上,我們繞不開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從1994年公司成立,華彤就開始為上述企業制造汽車線束、汽車電器配件、電線電纜等零部件,今天,華彤提供的零部件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免檢產品。
“能夠成為眾多大型企業的免檢產品,唯一的理由就是我們的質量。”王仁強說,在華彤的出廠產品檢驗中,百分百合格是唯一的要求。
在2011年北汽福田700多家供貨商質量評比中,華彤名列第7,在奇瑞重工動力輸出擺環箱的競爭中,華彤成為一級供貨商,供貨量占到總需求量的80%以上……
取得業界的良好口碑,除了嚴苛的質量控制,還需要優質的服務。
今年5月,華彤出售給云南某公司的一臺設備出了故障,王仁強得知后,立即派技術人員乘飛機前往,在最短時間內排除了故障并對設備進行了維護保養,用戶十分滿意。
優質產品和服務自然帶來客戶對公司品牌的認同,自建廠以來,公司未出現一例因質量和服務問題引起的投訴和糾紛。
與客戶的信任一同而來的,還有逐年增長的訂單,2011年,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9100余萬元,實現利稅1270萬元。[next] 穿上“跑鞋”去比賽
在華彤所在的昌邑市,紡織業自建國前一直到今天都是當地的第一大產業。
昌邑市中小企業局副局長朱曉敏說,“90年代前,紡織業占到昌邑當地工業產值的90%以上,隨著現在海洋化工、石化、機械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的興起,紡織業的比重逐漸降低,但仍舊占據本地工業產值的大頭。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昌邑當地企業多以代加工為主,沒有自己的品牌。”
“沒有品牌就沒有沒有話語權,就好比一場百米賽跑,我們穿著拖鞋,人家穿著跑鞋。”局長畢德清說。
雖然所處的行業與紡織業不同,但華彤的主業卻與昌邑的紡織業處在同樣的尷尬位置:代工,依托大企業生存。
“怎樣才能有競爭力?無論是代工還是做自己的品牌,自主研發才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才是我們中小企業的"跑鞋"。”王仁強說。
自2001年開始,涉足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行業的華彤一方面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方面加緊研發、積累經驗,為制造電動叉車打下深厚的基礎。
此后的十年間,華彤連續獲得幾項發明專利,并研發出電動清掃車等多種電動車輛。
這些新產品研發記錄,書寫著華彤的“品牌史”,從汽車發電機開始,華彤的轉型之路每一步都離不開研發,而這些研發背后,是技術人員辛苦的一個個日日夜夜,是幾百上千萬的資金投入……對一個中小型企業來說,如此大力度投入研發,需要常人沒有的勇氣。
逐漸清晰的“叉車夢”
2010年,王仁強和他的華彤開始組織研發電動叉車,次年研制成功并生產出樣機,今年,“華彤”牌電動叉車將推向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
為了“華彤”牌叉車的誕生,王仁強蟄伏了十年,“十年間,華彤在鞏固了自身電氣基礎的同時,還積累了機械加工基礎,這給我們電動叉車的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年間,他把企業從單純的生產線束、汽車電氣,變成一個擁有各種電動車生產能力的“全能企業”,而這份轉變,不僅是為了當年的那份判斷,也為了今天的品牌成長。
品牌塑造是一條艱苦的路,王仁強和他的“華彤”此刻剛站在這條路的起點上,未來會怎么樣,我們無法知道,但我們可以想象的是,既然曾經有過十年的堅守,未來的日子,這個“冷靜的夢想家”一定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