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短短5個月后,他們就以歐洲人習慣的方式重新制定了產品目錄,與一些合作伙伴簽署了合約,包括代理人和合資公司等。為提高發貨效率,三一重工還創建了兩個物流中心。
這也是三一重工管理的一項重要機制,就是迅速地從錯誤中學習,并采取糾正措施。而且員工在犯錯后,如果表明自己能夠迅速地找到解決和糾正問題的辦法,就能免受嚴厲處罰。
在三一的企業文化中,有兩句精煉警句頗有深意:“直抒胸臆,張揚個性;寬容失誤,避免重錯”。比如,主管研發的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認為:“創新,就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變革。”他還在許多場合表示,創新需要“膽大包天”,要“異想天開”。在三一集團各研究院,技術創新中的風險和可能發生的失敗都被給予理性對待,“寬容失敗,不許重錯”也被認為是“三一式創新”的要義。
品質改變世界
早餐會上的“折磨”,是以一句吶喊結束的。所有人起立,立正,跟隨梁穩根喊一聲:品質改變世界!
實際上,這種幾近偏執的做法,正是三一的第一文化。
“品質”二字,內涵眾多。人品、產品、企品均包括在內。在人品上,三一要求“先做事,后做人”,“嫉慢如仇、心存感激”,講求誠信,有高度的敬業精神。而在追求產品的品質上就更不含糊,甚至銷毀過剛剛下線的整批不合格泵車。2009年,三一還投入200萬元組建了一支全國巡檢小組,對售出的產品進行逐一檢查。至于企業的品質,自然是要求有優秀的管理團隊,以及符合現代化生產要求的管理體系。
有專家研究稱,三一的企業文化基礎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用一位湖南名人李谷一的話講,叫“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
唐修國對此也深表認同。當年,梁穩根、袁金華、毛中吾、唐修國四人,懷揣著夢想在一窮二白中起步,后來還販過羊,好不容易湊夠了6萬元錢,租下了村委會的幾所小房子……在后來面臨多次重要抉擇時,比如進軍長沙和工程機械業、上市、股權分置改革等,也表現出了霸氣、豪邁的一面。而“耐煩”,也體現在企業的管理和經營中,孜孜不倦、勤懇守業。
這其中,卓越的管理團隊實乃三一之寶。直到今天,最早的梁、袁、毛、唐創業團隊,一直不離不棄。現在袁金華負責巴西等市場的開發,毛中吾負責三一電氣等的管理運營。后加入的三一“戰略第一人”向文波(微博)、三一“技術第一人”易小剛等等業界“牛人”,也在三一的團隊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始終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緊緊地團結在創始人梁穩根身邊。
在管理體系的研究和引進上,有三一“管理第一人”之稱的唐修國,當仁不讓。豐田生產方式、六西格瑪管理等等都是唐修國根據當時的生產情況引進的,三一目前的管理系統也是在多種引進模式下內化而成的三一模式。只要值得大家看的管理類書籍,唐修國就發給各位相關管理者人手一本,并會組織相應的討論和考試。
三一集團精益質量總部質量管理部副部長胡鐵軍的桌上,書摞成了堆,幾乎全是管理類的:彼得·杜拉克《管理的實踐》、《圖解豐田生產方式(TPS)》、詹姆斯·庫澤斯的《領導力》、《杰克·韋爾奇自傳》、《精益思想》等。這些都是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唐修國帶領大家學習的。
“管理者特別注重新的管理知識在企業的引進,我們自己也受益匪淺。”胡鐵軍對《中外管理》說。他所在的精益質量總部就是2008年由唐修國在引進“精益管理”的時候建立的。
當時還在2008年經濟危機的前夜,唐修國等人已經意識到,制造企業“浪費大、流程混亂、資源配置不合理”并非長久之計。當年,在三一實現銷售過百億元的基礎上,唐修國在梁穩根的支持下開始進行制造系統的精益變革。生產組織方式的改變,使得三一的現場管理能力加強,庫存減少,提高了三一在設計、制造、質量、服務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