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海外市場茫然無知到今天的“決勝全球”,柳工10年的國際化道路,就是靠具備全球視野和能力的決策班子,以及一支特別能戰斗的世界一流團隊克難攻堅,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一串“海外傳奇”——2002年,柳工提出“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戰略目標,開始探索國際化經營道路。當年柳工產品出口收入達到736萬美元,創造行業歷史紀錄。
2003年,柳工海外團隊開始致力于建立和擴展全球營銷網絡,先后在印度、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伊朗、南非等國家設立海外辦事處,并積極尋找優勢代理商,逐步建成比較完善的國際營銷、服務與配件支持網絡,實現由“出口貿易”到“國際營銷”的重大轉變。
從2003年的巴黎InterMat展會開始,柳工連年參加巴黎、拉斯維加斯、慕尼黑等世界三大工程機械展,并在俄羅斯、越南、巴西以及中東等地的區域重點展會高調登場,業內人士和客商對柳工品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柳工海外子公司的建設也一路鋪開,在印度和波蘭建立了兩個研發制造基地,形成基于總部-全球10家子公司-230家經銷商對海外最終用戶的3級服務和配件支持體系。2011年,柳工實現整機出口8400臺,海外市場銷售收入超過28億元人民幣(合4.33億美元),同比增長均超過50%,海外業務收入在公司整體業務中占比已經超過15%,業績貢獻度攀升到新的臺階。
挺起“世界柳工”的鋼鐵脊梁
今年4月中旬,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權威媒體《國際建設》雜志評選的2011年世界工程機械50強揭榜,柳工排名由2010年調整后的第18位升至第17位,再進一步。
打開柳工的海外版圖,從歐洲大陸到“黃金海岸”加納、由美洲至南太平洋島國,全球100多個國家,都有柳工的產品在建設工地上忙碌。10年征程,人才隊伍的不斷國際化已成為柳工國際化的重要基石——
截至目前,柳工有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波蘭、荷蘭、加拿大、印度、巴西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員工1400多人(含柳工波蘭、柳工印度本地的員工),占員工總人數的10%。長期或中短期在柳州總部工作的中高級外籍經理,包括副總裁閉同葆、中央研究院試驗總監愛德華、卓越制造中心工廠研究所所長約翰、品牌公關部部長史黛西等10多人,覆蓋研發、制造、營銷、品牌管理等多個領域。柳工內部能用外語開展工作的員工也近1000人。柳工布點全球的10大分公司里的領導層中,80%以上是從柳工本土生產經營一線奔赴國際前線歷練成長起來的。
但是,就在柳工的國際營銷曲線一路飄紅上揚的時候,受國內外經濟調控和市場因素的影響,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陰霾密布。在內外“冰火兩重天”的復雜格局中,公司總裁曾光安到營銷前線鼓舞士氣:“柳工的發展已與國際接軌,現在正是彰顯柳工國際實力的時刻,柳工裝載機王者地位的穩固、柳工挖掘機的崛起和突破,需要各生產制造廠、經銷商共同承擔。”
柳工,在日益強勁的品牌核心競爭力驅動下,已經從一個偏居南國一隅的國有企業走向全球,向高度國際化的“世界柳工”隆隆推進。柳工立志:2015年海外收入占比要達到20%,圍繞印度,拉美、東歐和東南亞打造第二本土市場,探路成熟市場,盈利新興市場,最終在世界范圍內形成系統布局和運作的能力。
縱橫四海的“世界柳工”,閃耀的不僅是自身的品牌光輝,更是國家的形象。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